——記優(yōu)秀退役軍人胡晨及其家庭
三代八人從軍
祖輩 胡文杰 胡建明
父輩 胡生友 胡樹清 胡偉
子輩 胡晨 胡炳爐 胡飛
田野里的稻谷由青轉(zhuǎn)黃,絲瓜的藤蔓爬滿院墻,小狗在屋前空地上撒歡,孩子們歡笑著奔跑在鄉(xiāng)間小路上,連風兒也不甘寂寞,撩得竹葉簌簌作響……初秋,樅陽縣雨壇鎮(zhèn)雙豐村,每一個生命都是歡快的模樣。
生于斯長于斯的胡晨,已經(jīng)看不到這一切了。4個多月前,他因病離世,人生永遠定格在了31歲。彌留之際,胡晨決定捐獻器官,挽救其他患者。他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繼續(xù)存在于世界上。
作為退役軍人,胡晨竭盡所能燃燒自己、奉獻社會,踐行了報國為民的錚錚誓言,也詮釋了一個三代八人從軍的“革命軍人世家”的不朽傳承。
“如果器官能捐給需要的人,我走得也更有意義”
在地處偏僻的雙豐村,入土為安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很深,捐獻器官是習俗頗為忌諱的事情。
“爸,跟您商量個事!碑敽刻稍诓〈采希囍蚋赣H胡曙光說出遺愿時,生怕得不到理解。
一時之間,確實難以接受。胡晨的妻子數(shù)年前生孩子時因心衰去世!八@么年輕又要走,3歲的孩子成了孤兒。我以為他是要跟我托付孩子的事!焙锕饧缺瘋,又矛盾。從未在人前流過淚的老人,眼眶濕了。
胡晨的意愿很堅定。他告訴父親,自己生病這段時間,得到很多好心人幫助,現(xiàn)在要走了,想最后再為他人、為社會做點事!拔耶斶^兵,我們胡家三代人有8個參軍的,從小您就教育我和弟弟要積德行善、做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如果器官能捐給需要的人,我走得也更有意義!
同樣當過兵的弟弟胡飛,勸父親滿足胡晨的愿望,不要讓哥哥帶著遺憾走。
胡曙光又和自己的弟弟胡樹清商量!拔乙峭夂⒆泳璜I器官,鄉(xiāng)親們會不會說我心狠?”
胡樹清也是退役軍人,他堅決支持胡晨的決定:“大哥,胡晨受過部隊教育,懂得報效國家、報效人民的道理。捐獻器官、挽救他人生命,是功德無量的事。我們都應該支持他,這不是心狠,而是心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5月10日中午,胡晨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在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xié)調(diào)員的見證下,他的肝臟、腎臟和角膜被取出,捐獻給了5位患者。愛心,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xù)。
“建明叔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樣”
從軍一時,奉獻一世。胡晨在生命最后關頭作出那樣的決定,是因為身上流淌著革命軍人的熱血,是因為體內(nèi)早已融入了為國為民的家庭基因。
讓胡曙光很引以為豪的,是兩個兒子胡晨和胡飛都當過兵,自家連續(xù)三代人里更是有8人先后從軍報國,在鄉(xiāng)親四鄰中很有光彩。
胡晨是胡家子弟里第7個參軍的。 2004年,他高中畢業(yè)就應征入伍,在福建省軍區(qū)某部司訓大隊服役。早在5年前,胡晨的堂哥胡炳爐于1999年入伍。胡晨參軍4年后,弟弟胡飛又報名應征,成為胡家第8位穿上軍裝的男人。
“哥哥和我從小就想當兵。那時候叔叔從部隊回來探親,我們都搶著穿他的舊軍裝,雖然不合身,但覺得特別帥氣,特別威風!焙w回憶,1980年就參軍入伍的二叔胡樹清,每次回家都會講很多部隊里的故事,胡炳爐和胡晨、胡飛小兄弟倆總是聽得津津有味,對軍營充滿了向往。
講故事的人,曾經(jīng)也是聽故事的孩子。比胡晨年長一輩的二叔胡樹清、伯父胡生友、堂叔胡偉,也是聽著長輩的故事成長,從而走進了軍營。
“我的大伯胡文杰,是胡家第一位參軍的人!焙鷺淝甯嬖V記者。那還是在抗日烽火正熾的1938年,眼見山河破碎、生靈涂炭,17歲的胡文杰投筆從戎,在無為縣參加新四軍,奔赴抗日救國的最前線,開啟了胡家子弟前赴后繼、薪火相傳的報國路。
胡文杰的弟弟胡建明,于兄長參軍兩年后,也在家鄉(xiāng)參加新四軍,先后踏上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
“建明叔在戰(zhàn)場上負過傷,身上還有殘留的彈片。”聽著胡建明講述戰(zhàn)斗經(jīng)歷,看到他身上的傷疤,年幼的胡樹清感到了深深的震撼!澳菚r候,我覺得建明叔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樣!
“軍營是座大熔爐,我在這里脫胎換骨”
從80年前參軍的胡文杰,到10年前參軍的胡飛,一代又一代胡家子弟,在軍營這座熔爐中鍛造自我、揮灑血汗,書寫了精彩的人生華章。
胡文杰和胡建明從軍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曾在烽火硝煙中沖鋒陷陣、建功立業(yè),后來先后走上領導干部崗位。
到了和平建設年代,扛槍戍邊、枕戈待旦,胡家子弟依然表現(xiàn)出色。
胡生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駐舟山群島部隊服役,挖坑道、搜山巡邏等艱苦危險的工作,他從來都是沖在前面,多次獲得部隊嘉獎,被評為“五好戰(zhàn)士”并光榮入黨。“軍營是座大熔爐,我在這里脫胎換骨。我來自農(nóng)村,家里條件差,所以特別能吃苦!睉浖爱斈陯槑V歲月,70歲的胡生友老人言語樸實。
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錘煉好男兒。胡樹清軍校畢業(yè)后,放棄了留在廈門市區(qū)部隊的機會,主動請求去最艱苦的海島部隊服役。他再三請求,如愿被分配到福建同安縣大嶝島對金門廣播站。這里離金門島最近距離僅2千米,部隊在島上打井取水,吃的水都是咸的。在大嶝島一干就是5年,服役期間,胡樹清先后3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吃苦耐勞、自強不息,是融入胡家子弟血液中的基因。
胡炳爐入伍不到一年,就轉(zhuǎn)到司訓營學習駕駛。夏季駕駛室溫度超過50攝氏度,為練就過硬技術,胡炳爐放棄中午休息時間,在烈日下勤學苦練。由于表現(xiàn)優(yōu)秀,他被部隊推薦到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習深造,服役期間先后5次獲“優(yōu)秀士兵”稱號,2次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并榮立三等功。
“只要穿上軍裝,一輩子都是軍人”
雖然叔伯兄長們都從軍多年,從小就有“軍營夢”的胡晨,在部隊卻只服役了兩年。2006年底,胡晨放棄留在部隊選改士官的機會,決定回家。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腿部有殘疾,胡飛當時在讀高中,家里生活壓力很大。”父親胡曙光說,自己當時不同意胡晨回來,因為他知道,胡晨對軍營有多熱愛!翱墒沁@孩子太懂事,總想著回來撐起這個家!
為了家人,胡晨忍痛犧牲夢想,揮別了軍旅生涯;貋砗螅獬鰟展,掙錢養(yǎng)家,又將高中畢業(yè)的胡飛送入部隊,幫弟弟圓了“軍營夢”。
胡飛沒有辜負胡晨的犧牲和期望。在部隊期間,他表現(xiàn)優(yōu)秀,義務兵服役期滿后順利留隊,轉(zhuǎn)為士官。
人有旦夕禍福。2015年,胡晨的妻子在生產(chǎn)時去世。2016年,在外出打工期間,胡晨又患上病毒性腦炎。災難接踵而至,給這個不幸的家庭帶來沉重壓力。
哥哥身患重病,老父親有殘疾,小侄子無人照料。2016年底,面對家庭的重擔,即將晉升的胡飛,像10年前的胡晨一樣,毅然作出了艱難的決定——退役回鄉(xiāng),撐起這個家。
胡晨可以安心地去了。他捐獻的器官,讓5位患者得以康復。胡飛回來后在村里競聘上扶貧專干,在幫助鄉(xiāng)親脫貧致富的同時,也能兼顧家庭。在胡飛的照料下,老父胡曙光身體尚好,3歲的小侄兒懵懂可愛、健康成長。這個屢遭不幸卻始終昂揚以對的光榮之家,在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下,正走出厄運,擁抱新生活。
“只要穿上軍裝,一輩子都是軍人。沒有什么困難可以壓垮軍人。”9月13日上午,站在“光榮軍屬”和“光榮退役軍人之家”兩塊門牌下,生性靦腆的胡飛,對未來充滿希望。
100多公里外,高鐵銅陵北站,軍歌嘹亮。來自這片土地的上百位新兵正整裝待發(fā),即將登上遠去的列車,奔赴軍營,開啟火熱的征程。
短 評
“國防綠”孕育大愛情懷
彌留之際仍不忘奉獻社會,捐獻器官點亮他人生命,胡晨臨終時的舉動,感動了無數(shù)人,彰顯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奉獻和大愛。作為一個普通的農(nóng)家子弟,他的大愛情懷從哪里來?
深入了解胡晨的成長經(jīng)歷和家庭背景,我們得知,他的這種情懷,源于部隊的教育、家風的熏陶。從烽火硝煙的戰(zhàn)爭歲月,到幸福安寧的和平年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怎樣發(fā)展,胡氏一門祖孫三代先后8人從軍,始終秉承家國情懷,為祖國和人民甘灑青春熱血。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是這種一脈相承、從未間斷的紅色基因,讓胡晨從普通的農(nóng)家子弟,成長為有著大愛情懷的模范人物。正是家庭往事中蘊藏著“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標定著“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標,指引著胡晨等人在堅守信念、為國為民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三代人前赴后繼,八十載薪火相傳。胡晨家庭的先進事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應該學習胡晨及其家庭強烈的愛國奉獻精神,努力培育和傳承良好家風,自覺樹立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轉(zhuǎn)載自9月15日《安徽日報》)
(本網(wǎng)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