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兩個兒子的婚事,鳳臺縣李波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傳楊滿眼都是淚——兩個兒子在半年內同時離了婚。不過這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提起他娶的兩個兒媳婦,李傳楊心里樂開了花,說她倆是家庭農場的頂梁柱、兒子的賢內助。
李傳楊有兩個兒子,他和老伴辛勞半輩子,終于讓兩個兒子都成了家。誰知到了2014年上半年,兩個兒子相繼離婚。
難道就這樣讓兩個兒子混下去嗎?李傳楊想到轉變單一種糧的觀念,決定發(fā)展多種經營。他申請注冊了李波家庭農場,到外地引進了優(yōu)良草莓種苗,于2014年下半年借錢蓋起了4個大棚種起了草莓。兩個兒子也憋著一口氣,跟著父親后面拼命地干。到了2015年上半年,4個大棚草莓凈賺了2萬元。首戰(zhàn)告捷,增加了李傳楊一家的信心,搞種植養(yǎng)殖一發(fā)而不可收。
到了2017年上半年,李傳楊覺得不能光讓兩個兒子在后面干活,婚姻大事也要解決,便和兩個兒子商量如何找媒人介紹對象。誰知兩個兒子卻不領情,異口同聲地說,老爸你一門心思辦好家庭農場吧,我們的婚事你就別操心了。李傳楊一聽氣不打一處來,但很快就消氣了。原來大兒子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了一位女孩,兩個一見鐘情,小兒子也正在和一位女孩熱戀中。
李傳楊為了解決兒子婚事,便咬咬牙、跺跺腳,決定把幾年來掙的錢當彩禮送給女方家,如果不夠再向親朋好友借一些。誰知小兒子的女友說,我們是自由戀愛,又不是賣給你們家,要什么彩禮,如果你老人家有錢還是都投入到家庭農場中吧。大兒子的女友回答說,我彩禮可以不要,但是嫁妝不能少,我要把在城里買的一套11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一輛大眾朗逸轎車帶過來。李傳楊聽后感到目瞪口呆,直說現在年輕人不知咋想的。
現在大兒子一家負責家庭農場內的養(yǎng)殖業(yè),二兒子一家負責種植業(yè),李傳楊負責對外交往和銷售、引種等,老伴負責帶孩子、做飯等后勤事務。他們的家庭農場辦得興旺發(fā)達,并安置多名貧困戶就業(yè)。家庭生活同樣是紅紅火火,李傳楊再也不為兒子的婚事煩惱了。(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宋道勇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