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壽縣雙廟集鎮(zhèn)公莊村,干凈寬闊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3500米的主干道太陽能路燈像整齊列隊的士兵歡迎著人們的到來,道路兩旁是千畝皖槐林吞吐著新的生機。
傍晚,暑氣消退,裊裊炊煙還未散去,公莊村塘面組的貧困戶方玉剛結束了一天的忙碌,總會到村里文化扶貧活動廣場,和老伙計們說說笑笑,品咂著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方玉剛身患殘疾,是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戶。老方在公莊村的“五位一體”的脫貧路上嘗到了甜頭。他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承包了50畝魚塘、20畝蝦塘,又養(yǎng)了700只雞,空閑時還在扶貧車間務工,不僅脫貧而且致富。
“‘五位一體’是公莊村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摸索的一條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攻堅路。”雙廟集鎮(zhèn)黨委書記吳標告訴記者,所謂“五位一體”就是把黨建促脫貧,綠色扶貧、光伏扶貧、文化扶貧、產(chǎn)業(yè)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脫貧五個指頭握成重拳,合力攻破江淮分水嶺的貧困難題。
“我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要謝謝俺們的好支部!痹诜接駝偟拿撠毬飞,一直有黨員、黨支部相伴,他們積極為他想出路、清障礙,送他去學習養(yǎng)殖技術,幫他承包村集體的魚塘,為他介紹工作。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公莊村充分發(fā)揮村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提高村黨總支全面領導工作的能力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確立帶領貧困戶精準脫貧的信心和決心。幫扶單位淮南戒毒所的領導來村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和輔導,并定期到村走訪,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
安徽皖槐林木有限公司是公莊村引進的一家“綠色銀行”,公司流轉(zhuǎn)土地1000畝種植皖刺槐1號等優(yōu)良品種。貧困戶王本安家中有7畝土地被公司流轉(zhuǎn),每年帶來4200元收入。公司又返聘失地農(nóng)戶參加田間管理,王本安在公司從事田間管理、苗木搬運等工作,他告訴我們,每天可獲得100元以上的收入,一年下來2萬元可以穩(wěn)穩(wěn)進入“錢袋子”。截至目前,共有2000多人次參與公司工作,獲得勞動報酬共計20萬元左右,其中大部分為貧困戶,這為貧困戶“拔去窮根”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也為村級集體經(jīng)濟也帶來3萬元收入。
壽縣在創(chuàng)新扶貧投入上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光伏扶貧就是其中最為成功的做法之一,切實增長了貧困地區(qū)和貧困戶“造血”功能。公莊村積極爭取光伏扶貧項目,2016年幫扶單位安徽出版集團配套投資39萬元,為公莊村興建6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增加了村級集體經(jīng)濟收入。34名幫扶干部個人捐助7.2萬元支持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安裝了分布式3千瓦家庭光伏電站,增加了貧困戶家庭收入。村主任張有傳告訴記者:“光伏電站占地820平方米,總共6組240塊的光伏電板,容量60千瓦,日均發(fā)電200度以上,1年可以為村集體經(jīng)濟增加近7萬元的收入。這能多辦多少事?”光伏電站帶來的“陽光收入”為公莊村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有效動力,為“村出列”帶來實實在在的“干貨”。
方玉剛務工的扶貧車間就在公莊村,是一家主要經(jīng)營電動石磨磨面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深加工企業(yè)。走進車間,一排“土洋結合”的電動石磨吸引了人們眼球!斑@些是以天然石材為原料的電動石磨機,適用于小麥、玉米等農(nóng)作物的生產(chǎn)。既有電機磨不掉渣、碾磨均勻、省工省力的特點,又融合了傳統(tǒng)石磨低速研磨、綠色健康的特點!贝逯魅螐堄袀鹘榻B。在全市,這種工藝的石磨面粉加工廠獨此一家。扶貧車間是壽縣實現(xiàn)有效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fā)展的“造血”功能的具體舉措,公莊村的扶貧車間整合各類資金已整裝待發(fā)、成功外包,每年村組織將獲得6萬元的穩(wěn)定收益用于扶貧事業(yè),46戶貧困戶將從中受益。
公莊村位于江淮分水嶺的“脊背”之上,“雨天兩腳泥,天黑不出門”,是公莊村村民形容當?shù)亟煌、出行難的一句話。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全村共修建水泥路面15260米,硬化渠道2500米,入村民組砂石路3500米,這些項目使全村40村民組通水泥路率達到98%,渠道硬化達80%,安裝自來水和建設健康水站實現(xiàn)全覆蓋,為貧困戶改廁62戶,“公莊村新農(nóng)村亮化工程”70盞8米400W太陽能路燈沿路分布。
“咱公莊村的群眾是走路泥不沾,夜路大步走,村容大改變,日子也越過越紅火。”說起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好處,方玉剛高興地說。特別是安徽出版集團投資25萬元、淮南戒毒所援助20萬元建成的村級圖書室和文化活動廣場為貧困村提供了“文化扶貧”平臺。村民不但“腰包鼓”,也追求著“腦袋富”,不僅實現(xiàn)“物質(zhì)脫貧”更要同步實現(xiàn)“精神脫貧”。
每天傍晚,村民們?nèi)宄扇旱刈叩轿幕鲐毣顒訌V場,或談天說地,或跳起廣場舞,或擺開棋盤殺兩局,笑容在每個人臉上蕩漾,脫貧致富的好日子越來越有奔頭……(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熊文田 實習生 朱王月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