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牛肉湯起源”之“百家爭鳴”(四)
牛肉湯做法或最早見于《淮南子》
無論是在省內(nèi)還是在全國其他城市,人們只要一提及牛肉湯,都習慣于在牛肉湯前加上“淮南”二字;茨吓H鉁呀(jīng)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品牌。
牛肉制成湯的做法是否有文獻資料記載?牛肉湯又是起源于哪里?古人是否吃牛肉熬制的湯?本報已經(jīng)連續(xù)刊發(fā)了“淮南牛肉湯起源”之“百家爭鳴”系列報道3篇,引起了廣大讀者極大的興趣,但也有讀者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淮南宜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劉后繼認為,探討淮南牛肉湯的起源,必須要從歷史文獻中尋找蛛絲馬跡。他查閱了文獻,發(fā)現(xiàn)在《淮南子·齊俗訓》中記載了牛肉湯的做法。
劉后繼告訴記者,如果一個產(chǎn)品申請地理標志,必須要有文獻記載。有文獻記載的東西才可信、才有說服力。
他說,目前淮南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說淮南牛肉湯源自趙匡胤。五代十國的趙匡胤據(jù)兵八公山,攻打壽春(壽縣),壽春守將劉仁瞻軍紀嚴明,守城如命,盡管趙部頑強作戰(zhàn),仍屢攻不下,久之,外無救兵,內(nèi)無糧草,趙匡胤反被兵困南塘。地方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把自家耕牛紛紛宰殺掉,煮成大鍋湯,送進趙營,官兵喝后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攻破壽春城。公元959年,陳橋兵變,趙匡胤登基,始終忘不了南塘的牛肉湯,后來在民間把淮南牛肉湯傳為“神湯”,又傳為“救駕湯”。劉后繼認為,這種說法只是民間傳說,沒有根據(jù),更沒有文獻記載。
劉后繼說,再說趙匡胤創(chuàng)立的宋朝,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嚴禁屠殺耕牛。如要屠殺,也得向政府報告緣由,由政府統(tǒng)一屠殺。《宋史·包拯傳》中記載了一樁包公智審割牛舌的案件,在宋朝,私自殺牛是違法的。
劉后繼說,要說文獻記載,《淮南子·齊俗訓》可解開這些疑團。文中有曰:“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為酸,或以為甘,煎熬燎炙,齊味萬方,其本一牛之體!狈g過來的意思為:“現(xiàn)在屠宰牛而制作牛肉,有的做成酸的,有的做成甜的,煎熬燒烤,做出各種各樣醇美之味,然而它們都出自于同一條牛!边@其中的“熬”便是熬牛肉制湯的意思。因此,在劉后繼看來,《淮南子·齊俗訓》目前也是考證牛肉湯做法的最早文獻資料。
劉后繼表示,民間關(guān)于牛肉湯的歷史起源有很多,據(jù)《漢書》記載,公元前164年,劉安被策封為淮南王,其招賢納士、著書立說,攜門客“八公”撰寫了中華名著《淮南子》。相傳,王府御廚劉道廚藝高超,劉府上下均稱其“老劉頭”;茨贤跤诎斯缴蠠捴葡傻ぃ杉央人偷缴缴蠒r早已涼而無味。老劉頭看到淮南王涼膳充饑,日漸消瘦,不禁冥思苦想,終出一策。老劉頭率眾家丁殺牛取骨,甄選十余種滋補草藥及鹵料熬制成醇香味美的湯汁,并備好牛肉、粉絲等配菜與湯汁一同擔上山去。由于油覆湯表,久熱不散;茨贤鯂L后贊不絕口,牛肉湯便成劉府秘膳,后流入民間,代代相傳。劉后繼表示,當初為了給桶裝的淮南牛肉湯起個名字,自己也煞費苦心,后來在網(wǎng)上看到這段文字后,便為自己研發(fā)的產(chǎn)品注冊了“老劉頭”這個商標。
此外,淮南牛肉湯的起源民間還有傳聞與趙匡胤、乾隆等相關(guān)聯(lián),但對于眾說紛紜的牛肉湯起源,劉后繼表示,大家的目的無非是讓淮南牛肉湯的名號更響亮,更有歷史文化底蘊,其實無論源自哪里,對于淮南人來說,淮南牛肉湯就是一種家鄉(xiāng)的味道,它承載了一代又一代江淮兒女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如今,很多本地企業(yè)紛紛扛起淮南牛肉湯的大旗,無非也是想把這塊傳承下來的金字招牌叫得更響,擦得更亮。
(記者 李鈞 李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