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川
前記:甲午馬年秋,大通區(qū)上窯鎮(zhèn)方家樓行政村集資修建了上千平方米的文化廣場,現(xiàn)建設為我市第一個村級廉政文化廣場,成了淮南的一個示范點。村兩委約我為廣場撰寫些文字,最后草成此章。
方樓吾鄉(xiāng),北望淮水,南眺舜耕,西接洛澗,東瀕高塘。銜窯山風光旖旎,縱阡陌百業(yè)興旺。地靈人杰,門第書香。
方叔元老,克壯其猷。地望河南郡,支分九派流,子孫遍全球,徽州衍方樓。先祖福善大公,調蕃墾植填江淮,屯田躬耕窯水畔,仙歸秦墟七里半。方樓伊始,面水靠山,天圓地方,物阜民豐,人丁茁壯。
乾隆紀元,科舉殿試,方簡公入翰林,聲播八鄉(xiāng)。圣駕南巡、接鑾鳳陽,賦詩十首、文采飛揚。敬獻虎油補酒,御賜《周易大全》,家族風光,筑樓立幟,恩榮珍藏。方樓始名,門第煌煌。不畏強權,開罪佞臣和珅,氣節(jié)昭彰。告老還鄉(xiāng),開壇設帳,授徒鄉(xiāng)黨,弟子塞室,熙熙攘攘。著《四書講義》,撰《方蔡合稿》,詩文傳四方。方樓名聞,才人代出。有知縣方紹董,勤政廉明,造福榆社;有才女方大姑,梁巘兒媳,堪比道韞;有名醫(yī)方寶仁,懸壺濟世,杏林春滿;書畫家方詩恒,嘔心瀝血,翰墨飄香。諺曰:有女嫁給方家樓,又梳油頭又住樓。方氏家風,崇德明禮,“祀先祖,順父母,宜兄弟,和夫婦,正閨間,信朋友,敬宗族,睦鄰里,慎婚姻,敦品行,教子孫,積陰德”,家訓久傳,親善友邦。
今逢盛世,天下太平;民族復興,中國夢想。放眼方樓,生機蓬勃;通衢大道,連村通戶;樓宇參差,綠樹紅花;利民惠民,農林工商。瀕湖開發(fā),激蕩人心;家家笙歌,百鳥鳴唱;龍騰華夏,鼓韻鏗鏘。
集眾人之財富,建萬戶之廣場。負暄話古,騁懷緬想;健身健美,心情舒暢;幸福生活,綿綿悠長。匯聚民智,澤被千秋;大地歡歌,永志不忘。
“族徽”之詩贊曰:
立足方山望太空,追求探索永無窮,前賢永繼炎皇德,后輩發(fā)揚雷祖風;
捧日盤龍雙起舞,凌云壯志一青松,民生民族繁榮日,浩蕩家聲貫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