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重慶郵電大學女孩高渝乘坐黑車失聯(lián),10天后被人發(fā)現尸體;8月12日,南京女大學生高秋曦與家人失聯(lián),26日警方確認其被搶劫后遇害;8月21日,濟南女大學生小金返校時被52歲黑車司機囚禁4天后得救;8月30日,浙江女大學生王金芒在自家附近被人殺害……
近一段時間以來,女大學生失聯(lián)、遇害的話題,成為各大媒介的輿論聚焦點。原本應該是學生們最為愜意的暑假,為何成了犯罪的“集中營”?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離不開家長和學校的保護;也有人感嘆社會上陷阱多,稍不留神就跌入危險境地……確實,女大學生失聯(lián)遇害的背后,學校、社會以及家長都存在著種種不足。
首先,學校和家長缺少溝通。目前,部分高校對學生的管理過于寬松。比如,學生校外租房、周末住賓館的現象較為常見。由于每晚查的制度在部分高校已被“束之高閣”,有的學生甚至私自外出游玩幾天,學校不管不問,家長也毫不知情。同時,高校每年都有明確的開學和放假時間,但是這樣的時間僅僅通知給了學生,家長只能通過孩子得知,有些學生因為個人原因和家長謊報一個開學時間就能提前離家。這樣的“時間差”讓家長看不到孩子,學校也見不到學生。筆者了解到,很多高校雖然會詳細登記學生假期的去向,但是并不會和學生家長溝通、確認。
其次,家庭教育忽視安全。目前,“批評式教育”還是部分家長最常用的教育方法,孩子做錯了事輕則一頓說教,重則“拳腳伺候”,久而久之孩子就產生了“能瞞就瞞”的想法,很多決定并不和家長溝通,再加之一大批“留守兒童”也少有機會與父母保持溝通,所以我們看到,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有一些女孩子去見了網友,或者失戀獨游等。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孩子已經上大學了,不用管那么多,事實上很多大學生在經歷危險之前并沒有學習過應對辦法,所以發(fā)生了這么多事件,我們很難看到大學生機智逃脫的案例。
再次,大學生們有待成長。每年新生開學時,高校的貼吧、QQ群等社交平臺都十分火爆,很多新生認識了一些“學長學姐”或者老鄉(xiāng)后,就毫無防備地相信他人,有些還大膽地約出來見面、旅游等。還有的女生通過網絡認識了一些擅長花言巧語的網友和社會人員,禁不起甜言蜜語或小恩小惠的誘惑,很容易就相信別人。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乃至“95后”,大多并未在生活中經歷過坎坷,他們用自己不成熟的心態(tài)追求著所謂自由和獨立的生活,將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置若罔聞,對家長和老師也是“瞞天過!保匀桓狈ψ晕冶Wo意識,至于防身、自救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
眼下各高校已經開學,面對女大學生失聯(lián)、遇害所暴露出的問題,筆者認為,作為學校,有責任管理好學生在學校的住宿情況,校外租房、外出留宿等應該有相應的手續(xù)和記錄。學校和家長之間也應該建立起合理的溝通渠道,讓家長實實在在地了解學校的安排和學生的生活。作為家長,除了陪同剛上大學的孩子一起去新的學校,還應該和孩子的同學、室友及老師保持溝通。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信任孩子,孩子才不會做出欺瞞家長的行為。而作為大學生,在長年齡、長知識的同時,也要讓自己的心智成長起來。學會分辨對與錯,好與壞,面對誘惑和利益,要冷靜選擇,不貪圖小便宜才能讓自己不吃大虧,多一些防備心總沒錯,難以判斷的事情不妨多和家人和老師溝通。
(馬珂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