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學(xué)者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xué)術(shù)史》中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有條貫,漢人著述第一流也!
淮南王劉安(前179年 —前122年)在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把《淮南子》獻給皇帝,至今已經(jīng)2160多年。朝代更替,滄海桑田;風(fēng)云激蕩,大浪淘沙!皾h人著述第一流”的《淮南子》,歷經(jīng)狂風(fēng)暴雨的錘煉,愈發(fā)挺拔于中國文化之林。
《淮南子》誕生在西漢前期,其背景是:春秋、戰(zhàn)國,天下戰(zhàn)亂550年,民不聊生!痘茨献印ぶ餍g(shù)訓(xùn)》中說:“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亡國五十二,弒君三十六!鼻爻虝航y(tǒng)一,二世而滅。《兵略訓(xùn)》:“二世皇帝,不顧百姓之極寒窮匱也。戍卒陳涉,興于大澤,而天下響應(yīng)!眲、項羽爭奪天下,西楚霸王自刎烏江。這一系列驚天動地的大事件,歷歷在目,促使每一個知識階層的人士,都在思索天下安定、社會進步的大問題。
漢初七十年,經(jīng)濟繁榮,文化興盛,科技發(fā)展。天時、地利、人和的淮南國,成了漢朝的第二個文化學(xué)術(shù)中心。在篤學(xué)的淮南王的倡導(dǎo)下,數(shù)千才俊,云集古都,開展文化和科學(xué)研究,除了完成《淮南子》等17篇(部)著作,二十四節(jié)氣、煉丹術(shù)、冰透鏡等眾多科技成果,應(yīng)運而生。
新興國家的長治久安、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一個緊迫的問題!痘茨献印返奈膶W(xué)創(chuàng)新,起到了先行的作用。
一、韻、散結(jié)合的文體創(chuàng)新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留下了大量的、精彩的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以四言為主、韻律多變的《詩經(jīng)》,以七言為主、用韻整齊的《楚辭》,光耀文壇。作為新的朝代,哪種文體更能為百姓喜聞樂見?于是,以《淮南子》為代表的韻、散結(jié)合的新興文體,在西漢登上文壇。
《淮南子》的行文韻、散交錯,變化多端,使句式不僅具有先秦《詩》《騷》的韻律之美,又有散文的行文自由,宕蕩起伏,一氣呵成的特點。
比如,《原道訓(xùn)》中這樣寫道: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文部];
百事有所出,而獨知守其門[文部]。
故窮無窮,極無極。
照物而不眩,響應(yīng)而不乏,
此之為天解。
這里的行文,是韻、散結(jié)合的典型。前四句中的“根”、“門”押韻,上古音屬文部;用韻類型,是《詩經(jīng)》、《楚辭》中常用的偶句押韻;而后面為三字、五字的散句。句式整齊,語言優(yōu)美。
《淮南子》中用韻類型多變。有句句用韻的。如《原道訓(xùn)》:
故兵強則滅[月部],
木強則折[月部],
革固則裂[月部],
齒堅如舌[月部],
而先之弊[祭部,祭月合韻]。
這里闡明了“物極必反”、“柔弱勝剛強”的哲理。其中的“滅、折、裂、舌”,均為入聲月部,“弊”為祭部。祭、月合韻。
使用交韻與換韻,可以增強句子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如:《道應(yīng)訓(xùn)》:
人大怒破陰[侵部],大喜墜陽[陽部];
薄氣發(fā)喑[侵部],驚怖為狂[陽部]。
憂悲多恚[錫部],病乃成積[錫部]。
這里的前面四句,奇句“陰”、“喑”為平聲侵部,偶句“陽”、“狂”為平聲陽韻。奇句、偶句為交韻。“!、“積”為入聲錫韻。由交韻轉(zhuǎn)為入聲韻。音調(diào)抑揚頓挫,給人以聲調(diào)和諧之美。
句句押韻,也是《淮南子》中用韻的常見格式。如:《原道訓(xùn)》:
無形而有形生[耕部]焉,
無聲而五音鳴[耕部]焉,
無味而五味形[耕部]焉,
無色而五色成[耕部]焉。
除了“生”、“鳴”、“形”、“成”四字句句押韻外,四個“焉”字也是押韻的,這就構(gòu)成了雙尾韻。
《淮南子》中的敘事散文,往往也是有韻的。比如《原道訓(xùn)》:
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
施之以德[職部],
海外賓服[職部],
四夷納職[職部]。
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職部]。
本節(jié)整體是散文。但是前面用散文,后面卻用韻文,散、韻結(jié)合,結(jié)構(gòu)奇特,渾然天成。
《淮南子》韻、散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模式,對六朝駢文、唐宋古體詩、唐宋八大家散文等,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成為文宗秦漢的典范作品之一。
二、首開《離騷》研究先河
戰(zhàn)國楚大夫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竭盡才智,著成千古名篇《離騷》。而楚國上下,并未見到給予其應(yīng)有的重視和評價。直到隔了130 多年以后,博學(xué)多才的劉安,在楚國故都壽春為淮南王,才第一次給予其公正的、恰如其分的評論,這就是劉安所作的《離騷傳》。
《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中說:“(建元二年)安入朝,使為《離騷傳》,旦受詔,日食時上!碧拼鷮W(xué)者顏師古注:“傳,謂解說之。若《毛詩傳》!笨芍@是一篇通釋《離騷》的文章。劉安從黎明時分接到漢武帝詔令,到日上三竿—大約八、九點鐘的時候,便一氣呵成,至今這篇中國文學(xué)評論史上最早的文字的片斷,還保存在司馬遷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
《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其志絜,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唐代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中說:“言屈平之仕濁世,去其污垢,在塵埃之外。推此志意,雖與日月爭其光明,斯亦可矣!
這段重要引文,應(yīng)當(dāng)不是《離騷傳》的全文。司馬遷可能出于當(dāng)時嚴(yán)酷的政治環(huán)境,并沒有說明采自淮南王劉安。而在東漢班固的《離騷序》 、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辨騷》等著述中,則指明出自劉安。
從這節(jié)引文可以知道,劉安對《離騷》的主題意旨、創(chuàng)作特點、文體風(fēng)格及屈子的道德情操,都做了精深的分析,其見解確實高人一籌。拿《離騷》 同《國風(fēng)》、大小《雅》相比,則兼有二者之美,而無二者之失。二千多年來研究《楚辭》的學(xué)者不勝枚舉,或褒或貶。在褒揚者中,其主要觀點都沒有超出劉安之見解,可見其立論之精。
劉安通過《離騷傳》的評論,把在楚國政壇倍受迫害、投江自沉的屈原,還原了他的堅定的愛國者和偉大詩人的形象,成為中華和世界文壇的文學(xué)巨匠,真正可以同“日月爭光”。
三、清新短小的《招隱士》創(chuàng)作
漢初的文壇,辭賦占統(tǒng)治地位。辭賦高手,風(fēng)起云涌,群星燦爛,如賈誼、司馬相如、枚乘、鄒陽、東方朔、嚴(yán)忌、朱買臣、司馬遷等。
劉安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活動,以賦體和歌詩見長。大批文人學(xué)士,集中在淮南王國都,從事研究創(chuàng)作,使辭賦、歌詩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了空前的繁榮。東漢學(xué)者王逸在《楚辭·招隱士·序》中記載:
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致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
從《漢書·藝文志》中保存下來的篇目,就有“淮南王賦八十三篇,淮南王群臣賦四十四篇”。它的數(shù)量占《藝文志》中所列“屈原賦類”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可惜這些篇目和內(nèi)容,大多失傳。
梁代蕭統(tǒng)編的《文選》李善注中,把“劉安”所作的《招隱士》收入其中(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招隱士》題為“淮南小山”所作)。
《招隱士》 劉 安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山氣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坱兮軋,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叢薄深林兮人上栗。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白鹿麏麚兮或騰或倚。狀皃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羆咆,禽獸駭兮亡其曹。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
《招隱士》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短賦,開創(chuàng)西漢“賦”體新風(fēng)。它繼承了《楚辭》和漢賦的想象豐富、比喻奇特、行文奔放的特色,又兼有神思飄逸、托意深遠的風(fēng)格。文中寫出了八公山風(fēng)光的奇麗,山石的險峻,虎豹的可怕,最后表達了作者的殷切希望:“王孫兮歸來!焙魡灸切⿷(zhàn)國、秦漢時期,躲避戰(zhàn)亂而隱居山野的公子王孫、英雄豪杰、賢良志士們,出來為國家效力,其求賢若渴的心情,躍然紙上。
南宋史學(xué)家高似孫《子略·淮南子》中評價說:“少愛讀《楚辭·淮南小山篇》。聱峻瓌磊,他人制作不可企攀者!鼻宕鷮W(xué)者王夫之的《楚辭通釋》中說:“士之所以樂為淮南王死者,誠有以動之也!闭Z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動人心弦,誰能企及?
四、妙趣橫生的神話傳說
《淮南子》為中國古代神話的淵藪之一,其中四大神話—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在《淮南子》中都有較為完整的記載:
女媧補天,出自《淮南子·覽冥訓(xùn)》: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在宇宙崩摧,天塌地陷;洪水涌流,烈焰不息;猛獸橫行,毒蟲遍地;饑民哀嚎,九死一生,一個偉大的女神女媧,義無反顧地擔(dān)當(dāng)拯救世界的重任,最終她成功了。她的功績像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萬世不滅,而她卻不顯功勞,不要名聲,退隱歸去。—這就是《淮南子》倡揚的思想:功成弗居,順應(yīng)自然。
女媧煉石補天“無才”可用的一塊頑石,丟棄在大荒山青埂峰下,被老和尚攜去—“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嫦娥奔月—見于《淮南子·覽冥訓(xùn)》:
譬若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這里說恒娥偷吃仙藥,飄然起舞,奔向月宮。后羿卻無能為力。—比喻處事要抓住根本,才能迎刃而解。
嫦娥奔月,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帛畫中,月宮里畫著一只蟾蜍?芍@個故事漢初廣為流傳。既含有批評嫦娥的自私貪心,也含有對無窮天際的探索追求。六朝以后,對獨居廣寒的嫦娥,責(zé)難的少了,同情的多了。杜甫《月》中寫道:“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焙髞恚藗儼焰隙鹨暈樵律竦幕!段饔斡洝分械膶O悟空“撞入廣寒宮,扯住嫦娥要陪歇”;天蓬元帥調(diào)戲嫦娥,被貶人間,耳熟能詳。二千多年前嫦娥奔月的美麗幻想,今天已經(jīng)變成了現(xiàn)實,并且飛向更加遙遠的火星。 (陳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