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該說所有文學(xué)作品的藝術(shù)都是語言的藝術(shù),語言運用的如何,直接決定文學(xué)作品的色澤與亮度,尤其一些想象與夸張修辭的妙用,極大程度增加了作品的藝術(shù)性與感染力。
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中有《涉江》一詩:“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焙罋馐愕脑娙,說他小時候就喜好這樣的奇裝異服,到老了這種喜好依然沒有減退,腰間佩帶色彩斑駁光怪閃爍的長劍,頭頂?shù)拿弊忧性聘呗柷绎L(fēng)光顫晃,該多威風(fēng)氣派!還遠不止這些,“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痹娙司谷贿要駕馭青龍白龍同大舜帝君一道去滿是美玉的田園,再登上險峻的昆侖峰巒品嘗人間沒有的玉石美味,跟天皇地母同等長壽,跟太陽月亮一樣散發(fā)光輝。如斯天開異想,于浪漫的情懷中蘊涵著詩人崇高理想和遠大的抱負。超凡的想象被詩人夸張至極,無愧為浪漫主義之作的經(jīng)典!
東方詩圣泰戈爾更是把想象用到了無與倫比之境,僅以他的散文詩集《情人的禮物》中幾個篇章為例:“喧鬧的春天,曾一度帶著揮霍無度的歡笑進入我的生活。”有這樣用“揮霍無度的歡笑”來描寫“春天”的嗎?奇特的想象怎不讓人感觸到修辭用語手法的高妙!“大路是我的終生伴侶,她整天在我的腳下說話,整夜為我的夢歌唱!卑崖繁戎鞣N物體的不在少數(shù),但比做“終生伴侶”的卻只見泰翁,而且路還會說話,還能歌唱。又如“如今青春退潮了,我擱淺在海灘上,我能聽見萬物深沉的音樂,天空也對我敞開了它那繁星的心胸!闭l能想到青春能會如海水一樣退潮且把主人放留在沙灘?將想象的翅膀飛翔到?jīng)]有誰能想象到的高度,才是至高無上的想象。再如“天空里萬物擁擠,縱聲大笑,沙礫和塵土又跳舞又旋轉(zhuǎn),好像兒童一般!焙苌僖姷竭^這樣寫天空,詩人離奇的想象力叫人不敢去想。其他如“大地的胸膛因稻谷成熟而歡樂的起伏”!爱(dāng)四月咽下最后一口氣,夏天以其熱吻烤炙不情愿的大地的時候,我綻開我的花蕾!薄斑@秋天是我的,因為她在我的心里搖搖晃晃。她的腳鐲上的小鈴在我的血液里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仨,她的霧一般的面紗在我的呼吸里飄拂”等等,都把想象與夸張發(fā)揮到不止嘆為觀止,而簡直被驚忡得幾近窒息。
散文大家楊朔有散文名篇《雪浪花》,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一群姑娘在海邊嬉戲,海浪一陣陣涌來,拍打在礁石上,散落一朵朵如雪的浪花,浪花退去,現(xiàn)出礁石豁豁牙牙的裂口,錯錯落落,有問姑娘道:“怎么會這樣呀?”姑娘笑答:“浪花咬的!被卮鸾腥祟,雖然從物理學(xué)上講“浪花咬的”是一個永恒的哲理物象,但浪花能把巖礁咬出一個個豁口,而且是從一個常人口中說出,不正是作家由極其深度的想象而得出的夸張手法運用的修辭之妙嗎?
詩人艾青寫月亮:“前天晚上 我在北京院子里看見月亮 笑瞇瞇,默不作聲 今天早上 想不到在漢堡又看見月亮 在窗外,笑瞇瞇,默不作聲 不知道怎么來的 她卻瘦了!保ā稘h堡的早晨》)。天涯隔不斷,詩人前后都看到了月亮,笑瞇瞇的月亮,默不作聲的月亮,從遠方跑來,竟然還瘦了。同一個月亮,跑在詩人的遙想里,瘦在詩人的思緒里,這心靈油生的想象還不夠奇幻靜美么!
詩人雁翼的《碧空多么遼闊》:“……各型飛機,在藍空來往穿梭,有的運送機器,有的運送旅客。千條躍進的路,在空間織成了網(wǎng),有的鋪在云上,有的在云下掛著。”天空的交通線,縱橫交錯,像織成的網(wǎng)絡(luò)一樣,飛機往返奔忙,穿行如梭,似乎這并不足為奇,離奇的是這些交通線織成的網(wǎng)竟然“有的鋪在云上”,還“有的在云下掛著。”豈不讓人把剛得來的猜想頓然化作一聲驚呼!這就是奇特的想象所產(chǎn)生的感染的藝術(shù)魅力!
詩人李瑛的《戈壁日出》:“太陽醒來了——他雙手支撐大地,昂然站起,窺視一眼凝固的大海,便拉長了我們的影子。我們匆匆地策馬前行,迎著壯麗的一輪旭日。哈,仿佛只須再走幾步,就要撞進他的懷里。”這哪里是寫日出,分明是寫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傲然沖出大海,直立岸灘,溫和而又謙恭地為我們的邊防騎兵行注目禮。寫日出的詩文不在少數(shù),就夸張手法的運用而言,迄今我還沒讀過有哪一位能夠超越!
詩人張志民的《江南雨》:“江南的雨 有江南的風(fēng)格,不像騎士賽烈馬,倒像漁女巧穿梭!睦锸窍掠臧。》置魇擎隙鹱鳟,潑彩盒。為竹林點翠,給青山著墨……”精巧別致,雖沒有過大的夸張,也算想象得出神美妙,讀來新穎雋永,清麗可人。
詩人沙白的《秋》:“湖波上 蕩著紅葉一片,如一葉扁舟 上面坐著秋天!北庵巯褚黄t葉漂浮在靜靜的湖波上,做為形象之喻,已夠傳神,而“秋天”坐在船上,秋天本是一個節(jié)令,詩人不說季節(jié)到了,樹葉紅了,落了,漂在湖面上了,而說落葉是船,秋天就坐在上面,真的是詩人別出心裁的想象了。又如《秋山》:“楓林的團團火焰,燒紅了一座秋山。想是為了襯托,藍天,更加湛藍;想是深怕燒著,白云,飛得遠遠。”楓林燒紅了秋山,是“燒”紅,而不是“染”紅,白云也怕被燒著,趕快躲開,飛向遠去。這就是足以車載斗量富有的詩人情懷,藏有多少取用不盡的想象力,給了他的筆觸,他的詩篇,也給了讀者不盡的思情與遐想……
記得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后期,有民間口頭歌謠流行,大都是勞動者自編自創(chuàng)的順口溜,其中有“稻堆堆得圓又圓,社員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湊著太陽吸袋煙!庇帧按蠹t旗下稱英豪,端起巢湖當(dāng)水瓢,不怕老天不下雨,哪方干旱哪方澆。”且不論民謠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如何,僅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確也不失一種膽大妄為,敢想敢說的浪漫。
……凡此種種。
想象與夸張修辭手法的運用,體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文學(xué)及藝術(shù)體裁作品中,浩如煙海,不勝列舉,表現(xiàn)了作家詩人語言文字方面的深厚功底和非凡造詣以及超常的想象力,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情趣與感染能量,很值得學(xué)習(xí)與鑒賞。(李恒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