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黨史晨讀”制度、開展沉浸式教育、21項便民服務措施……自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潘集公安分局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靈活運用多種資源、拓寬教育形式,全力營造全覆蓋、無間斷、有實效的濃厚氛圍,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zhuǎn)化為推動公安工作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常態(tài)化晨讀,讓學習有了“恒溫度”
黨史學習教育貫穿2021年全年,如何把學習覆蓋全警、融入工作,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減,是需要直面的難題之一。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局黨委班子成員先后深入分管部門、聯(lián)系單位走訪和蹲點調(diào)研,掌握基層工作學習規(guī)律,研究推出“晨讀會”制度,圍繞黨史學習教育指定的“四本書”,制定全年學習計劃,每周組織機關(guān)、基層民警集中學習1至2次,每次30至60分鐘。針對部分單位有執(zhí)勤、辦案、出差等原因不能參加當日晨讀學習的,安排在中午或晚上自行確定學習時間,不占用、少占用工作時間,保證一線工作不中斷,確保學習教育不停步。
“學的好不好,考考見分曉”。潘集公安分局在全警開展黨史應知應會集中測試,合格率達到100%,推薦5人參加全區(qū)黨史知識測試,包攬前兩名!皩h的百年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加堅定了我們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zhí)法公正、紀律嚴明的決心”,43期晨讀會后,大家內(nèi)心普遍有這樣的認同。
沉浸式體驗,讓學習有了“直觀感”
走進位于潘集區(qū)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一幅幅珍貴的老照片,一件件革命實物,一個個真實故事,瞬間映入眼簾,讓人仿佛回到革命年代。“這種沉浸式體驗學習方式,使歷史不再簡單的記載在教科書里,而是鮮活地呈現(xiàn)在眼前,讓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淺!鼻皝韰⒂^的民警說。
為豐富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潘集公安分局從可看、可讀、可聽等方面巧妙構(gòu)思。參觀紅色基地,接受現(xiàn)場教學;依托“學習強國”平臺,觀看紅色電影、聆聽系列黨課;利用“兩微”新媒體開設專欄,推送黨史故事……
“親歷”黨史的學習形式,既學習了黨史知識,汲取奮進力量,又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讓黨史學習教育更生動、更直觀。
精細化舉措,讓學習有了“試驗田”
知行合一、篤行致遠。黨史學習教育,最終要落腳在學史力行上,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上,實事辦的怎么樣,是潘集公安分局檢驗學習成果的“試驗田”。
潘集公安分局以沉下去懇談、請進來座談、走出去訪談的形式,“點、線、面”立體收集民情民意,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出臺“打擊電詐、便民辦證、護校安園、巡防防范”等6類21項具體服務群眾舉措。期間舉辦法律知識宣傳活動147場,參與校園“護學崗”1600余次,走訪群眾87500余人,排查化解群眾矛盾糾紛287起,為群眾辦實事352件。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搬遷村治安問題,積極推進搬遷村派出所恢復建設,先期選點建設警務工作站,安裝平安城市視頻監(jiān)控,解決當?shù)刂伟补芸夭、群眾辦事不便的問題。每天組織三個巡邏小組,分日夜時段延伸巡邏至新建搬遷村,解決治安管理不到位,警情較多的問題,4月下旬以來,搬遷村警情同比下降28%,刑事案件下降27%,行政案件下降23%,當?shù)氐闹伟箔h(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群眾安全感指數(shù)較去年同一時期大幅提升。(特約記者 柏松 通訊員 倪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