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嗒,嗒嗒嗒……”在鳳臺縣桂集鎮(zhèn)洼劉村制衣車間里,一陣縫紉機工作的聲音躍入耳中。在貧困戶劉曉丹的手里,兩塊布料,畫好線,縫紉機輕輕一踩,一件件精美校服的雛形出現在她手中。雖然寒冬已至,但是絲毫不影響桂集鎮(zhèn)洼劉村制衣扶貧車間加工點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鳳臺縣桂集鎮(zhèn)洼劉村制衣扶貧車間是安徽麗達制衣有限公司阜陽分公司的代加工點,是一家專業(yè)從事學生裝加工的現代化新型服裝企業(yè)。2018年2月,通過駐洼劉村扶貧工作隊的牽線搭橋,洼劉村村委會與香港麗達集團安徽麗達制衣有限公司阜陽分公司達成協議,成立安徽麗達制衣有限公司阜陽分公司鳳臺縣桂集鎮(zhèn)洼劉村制衣扶貧車間。該車間制衣原料由麗達集團供給,成衣由麗達集團直接包裝上市,能較好地規(guī)避市場風險。目前,車間現有廠房面積630平方米,制衣機器50臺,可提供就業(yè)崗位80余個。
“我是2018年來這里上班的,家里情況比較困難,父親肢體四級殘疾,三個孩子一個上幼兒園兩個上小學,本來在外地打工,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出去是不可能了。我老公現在在周邊打零工,我在這里上班,中午小孩子還能到廠里來吃個午飯,午休時回家照顧一下老人,一個月差不多2800塊錢,在外面打工差不多。”33歲的劉曉丹一邊說一邊飛快地翻動著手里的布料。
洼劉村支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個制衣車間訂單充足,一年到頭都很繁忙,用工量也大,目前帶動我們本村務工是30余人,人均月工資2400元左右。車間對本村群眾進行免費培訓,優(yōu)先吸納貧困群眾就業(yè)上崗,技術個人保底工資1650元,等技術熟練了,基本上都能拿到3000元,還有一些勞動能力稍弱的貧困勞動力,我們也盡量安排保潔等崗位,一個月也能有千把元的收入。
今年56歲的貧困戶李文月是制衣車間里的一名勤雜工,平時負責收拾邊角料,搞搞保潔等,每月1200元收入。“我沒怎么上過學,身體也不是太好,一輩子也沒出去打過工,沒想到五六十歲了還能在家門口上班拿工資,他們車間剛開始招工的時候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了名,沒想到還真讓我上班了,真是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崩钗脑乱惶岬缴习嗑兔雷套痰匦ζ饋。
在麗達制衣車間的對面是安徽中凌鞋業(yè)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經營范圍包括鞋底、鞋內底、鞋中底、皮鞋制造、加工、線上線下銷售等業(yè)務。
“有了‘扶貧工廠’,不出村就能就業(yè),既增加了收入,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日子越過越好了,我現在技術熟練了,每個月能拿兩三千塊錢,等孩子再大些我們家就能致富了。”洼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韓立勤說。
“這兩個車間用房是以前洼劉村閑置的14間閑置校舍改造而成,在洼劉村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努力和鎮(zhèn)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引進了兩家公司,麗達制衣車間租金第一年為6萬元,逐年遞增3000元,中凌鞋業(yè)每年付租金1.5萬元,逐年遞增1000元,進一步壯大了我們的村集體經濟。目前兩個車間運營的都比較好,成功帶動了附近近100名群眾就業(yè),更大大激發(fā)我們貧困群眾的內生發(fā)展動力,正逐漸成為洼劉村乃至桂集鎮(zhèn)由脫貧攻堅向鄉(xiāng)村振興邁進的橋頭堡和先鋒隊。”鳳臺縣桂集鎮(zhèn)黨委負責人說。(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賈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