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漢靈帝中平六年),董卓入京,廢少帝劉辨,立新帝劉協(xié)(漢獻帝),海內(nèi)大震。
董卓逆亂,群情激憤。一場聲討董卓的運動在全國展開。
此時,京師洛陽,十幾騎出城向南奔馳。此人正是與董卓翻臉匆匆離京的袁術。
同樣在此時,一彪虎賁大軍正開向南陽,風塵仆仆,一路疾行。領頭的是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
孫堅,傳說是兵圣孫武的后代,到了孫堅的祖上,已經(jīng)是富春一個善種瓜的瓜農(nóng)。雖然出身微賤,孫堅少有勇毅,曾只身力斬盜賊,被征召為代理縣尉,后以平亂不斷被交流提拔,不久又在平定黃巾起義中當上了長沙太守。
然而這些,都不是這位將近三十歲的青年最輝煌的業(yè)績,真正讓他星光閃爍的,是他在群雄討伐董卓、匡復漢室戰(zhàn)爭中的驚人作為。因為,群雄討伐董卓,最終變成了他一個人的戰(zhàn)爭!
董卓暴行激起天下義憤。一個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lián)盟成立了。當時,渤海太守袁紹、后將軍袁術、奮武將軍曹操、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郡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郡太守張超、冀州牧韓馥、河內(nèi)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紛紛率領義兵,奔赴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誓師大會也開得十分成功。歃血為盟,發(fā)布檄文,次第演講,山鳴谷應。人人義憤填膺,個個淚流滿面。十萬大軍劍拔弩張,衣鮮馬怒,舉矛成林,揮刀蔽日。摧枯拉朽的討董戰(zhàn)爭機器在隆隆作響!
面對如此宏大的討董聲勢,董卓當然驚恐,皇帝和京中大臣被他強行押往長安,何太后、弘農(nóng)王劉辨,被他一一毒殺。為了震懾舉義大軍,他將洛陽城中舉義將領的親朋一一斬首。特別是袁紹、袁術的叔父、身任三公之一的司空袁隗,袁紹生母、袁術生母、以及袁氏宗族,全部人頭落地,葬入一個大坑。然后,他放火焚燒宮城,縱容士兵哄搶,挖掘歷朝皇陵,一代名城在瘋狂的焰火和野蠻的搶劫下變成了人間地獄,董卓之亂上演了又一個高潮!
董卓惡行,天悲地泣,人神共憤,京師臣民翹首東望。但喝了血酒、讀了檄文后的義軍,此時卻躊躇不前。誰都不愿傷了自己本錢,都指望別人先去送死,活脫脫如當年六國聯(lián)合討秦。只有一個此時還是憤青的曹操,率領五千兵馬前行討董。陳留太守張邈還算有點良心,派了一撥兵相助。這點兵力,在董卓大將徐榮面前不值一哂,一場大戰(zhàn)下來,曹操大敗。當他傷痕累累地回到酸棗,看到的是,一幫哥們,正在“置酒高會”。
除了痛罵這幫孫子,其它無計可施。已成孤家寡人的曹操只有回鄉(xiāng)募兵。討董大計眼看在一日日延捱。
而此時,洛陽之南的孫堅卻不知死活地自魯陽開始進擊洛陽。此時的孫堅,就是一個楞青,純潔得如一泓清泉,對漢室忠貞不二,一心想的是擊敗董卓,拯救王朝。我們從他的一路所為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從長沙發(fā)兵,到了荊州,殺了荊州刺史王睿。荊州轄江南江北七郡,他并沒有占領,而是過了荊州,急行赴南陽郡,為軍糧問題又殺了不拿他當回事的南陽太守張咨。南陽這個地方,人口眾多,不下五百萬,與一州的人口也不相上下,且農(nóng)工發(fā)達,礦產(chǎn)豐富,是個十分富裕的好地方。他完全可以占領南陽,再以南陽為基地,進攻洛陽。可他卻把南陽這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整碗捧給了從洛陽落荒而來的袁術,包括自己的軍隊,只從袁術那里換回一頂已經(jīng)不值錢的“破虜將軍、豫州刺史”的帽子。袁術正是因為有了孫堅的數(shù)萬軍隊,才有了赴酸棗入盟的資本。
孫堅在魯陽與袁術交接后,自為前鋒,袁術倒成了躲在后面指手劃腳的總指揮。
合計孫堅討董,打了四場有名頭的大仗。第一場是唱了出空城計,智退董軍。當董卓得知孫堅還在不知死活要攻洛陽的時候,派數(shù)萬步騎先擊魯陽,想在魯陽將孫堅擊敗。當時孫堅派長史公孫稱回南陽向袁術催糧,在城外擺酒為公孫稱送行,眾將校皆在?烧谶@時,有人來報,董兵已經(jīng)逼近,先頭騎兵已經(jīng)接近魯陽城東。消息突如其來,眾將驚恐失色。但孫堅卻依然飲酒不綴,讓士兵依次進城。當敵兵陸續(xù)擁來,直至最后已有數(shù)萬,孫堅才輕松站起,引領眾將入城。進城以后,孫堅才對眾將解釋,若當時驚慌失措,急急入城,恐怕士兵會相互踐踏,眾將也難以入城。見孫堅如此鎮(zhèn)定,守軍又迅速擺開陣勢,軍勢嚴整,董兵心懼,不敢攻城,匆匆撤退。第二仗梁東(河南臨汝東)戰(zhàn)役。孫堅遭遇已經(jīng)戰(zhàn)敗曹操的董卓大將徐榮的重兵包圍,十萬豫州兵全線潰散,孫堅只帶數(shù)十騎突出重圍。第三仗是陽人縣(今山西臨縣西)大戰(zhàn)。戰(zhàn)敗的孫堅的確是個楞青,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一邊收拾散卒,一邊向陽人縣運動。陽人縣由董卓名將華雄守衛(wèi),雙方大戰(zhàn)。第四仗仍然在陽人縣城。董卓聽說華雄被殺,急派陳郡太守胡軫與呂布前來叫陣。胡軫與呂布不和,部下將領也不服他,都希望他兵敗。原先按照董卓謀劃,胡軫是夜中行軍,天亮攻城,知道胡軫是個急脾氣的呂布對胡軫說城中賊寇已逃走,應該乘夜迅速攻城。胡軫果然照辦?沙侵惺剀娫缫焉瓏辣趬荆瑖狸囈源。一待胡軫大軍攻城,立刻滾木擂石、箭雨沸油迎頭痛擊。胡軫見此只好收兵,未等安營扎寨,呂布又喊城中賊寇已經(jīng)出城進攻!董兵急忙應戰(zhàn),一看是假。就這樣在忽眠忽驚中過了一夜。等到天明再攻陽人縣城,士氣早已不濟。胡軫也落得個落荒而逃。
董卓見難以打敗孫堅,只好采取拉攏之策。派將軍李傕來孫堅處攀兒女親家,還要孫堅將家族子弟盡數(shù)開列,由董卓上表朝廷,任用他們。
孫堅的態(tài)度可想而知,他不但嚴辭拒絕,而且大軍直指洛陽。
而此時,他想依靠的袁術開始給他使下絆子,斷了他的糧草,迫使孫堅夜行百里,從陽人縣回到魯陽催糧。這也使董卓能夠從容地做好退往長安的準備。
此時酸棗的討董義軍,已經(jīng)一片混亂。身為盟主的袁紹,因為言驕語傲被鐵哥們張邈當面吐槽,雖然面目平和卻內(nèi)心惱羞成怒,居然讓曹操暗殺張邈。被拒絕后,他一腳踏了這盟主的烏龜冠,揮師冀州,攻打韓馥,要將冀州全部拿下。兗州刺史劉岱與東郡太守橋瑁一言不和,竟然殺了橋瑁,雙方開撕。討董的糧草已被食盡,各路諸侯各自帶著軍隊紛紛撤離……一場浩浩湯湯的討逆風暴就這樣無疾而終。
東漢王朝,就像是一艘即將沉沒的巨艦,誰還愿意再為它的存活添一絲絲氣力?匡復漢室不過是他們的文宣和旗幟,他們已經(jīng)開始為了尋找棲身的陸地而大打出手。
可是不知死活的孫堅卻一往無前,在洛陽城外擊敗呂布后,大軍入城。董卓無奈,退入長安。洛陽一城,已經(jīng)面目全非,慘不忍睹。孫堅指揮撲滅城中大火,埋葬滿城死尸,填平發(fā)掘陵墓。
當他想再進軍長安時,他已經(jīng)成了一支孤軍,再也無力向前。面對滿目瘡痍的洛陽,面對還有余煙殘燼的皇宮,孫堅噓唏流涕,無奈而泣!他痛啊,為何討董的這幫達官顯貴如此人面獸心?他更恨啊,如果不是袁術阻撓,他可以生擒董卓,挽救漢帝。
在返回魯陽的途中,孫堅看著在皇宮井里撈上來的和氏璧雕刻的傳國玉璽,上面“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清晰可辨。孫堅發(fā)誓:袁術啊袁術,我將南陽全須全尾奉送給你,這傳國玉璽,你永遠不要再想了!(孫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