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安徽省第2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陶正薄
“祝賀你成為安徽省第2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感謝你,正!”10月31日上午,在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附屬醫(yī)院,當來自淮南師范學院的大四學生陶正薄采集完造血干細胞,大家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賀和感謝!罢媸怯芯、有幸,希望遠方的小弟弟趕快好起來,我的心愿就實現(xiàn)了!”陶正薄微笑著說。
這是一種愛的緣分,但對于陶正薄來說,了卻了心底萌生許久的一個心愿。
1998年出生的陶正薄,是淮南師范學院2015級電子工程學院學生。2015年11月的一個周末,淮南師范學院紅十字志愿者在校園開展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采樣活動。剛滿18歲的陶正薄主動留取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樣本,成為中華骨髓庫志愿者。當時,負責宣傳動員的志愿者覺得造血干細胞捐獻非同一般,耐心地向他介紹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陶正薄卻淡定地說,捐獻造血干細胞是自己的一個心愿。原來,陶正薄在讀五年級時,一位親戚就因得了白血病不幸去世了。后來,同班一名好同學的妹妹也得了白血病,陶正薄從父母給他的生活費中拿出200元捐給了同學的妹妹,可小妹妹還是走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電視里看到有人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了一個白血病人,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想法在他年幼的心底開始萌芽。
陶正薄的大學生活過得很充實,轉(zhuǎn)眼就到了大四。2019年7月,正在緊張復(fù)習準備考研的陶正薄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電話,他的血樣與重慶一名2018年出生的患兒匹配成功。他毫不猶豫,積極配合做好高分辨采樣配型和體檢。可令人意外的是,平時熱愛運動、身體健碩的陶正薄體檢竟有兩項指標不符合,經(jīng)過復(fù)檢、再檢,第三次才過關(guān)。那段時間里,他總是擔心那個可憐的小患者,愛思索的他主動尋找體檢不合格的原因,他分析可能與假期生活無規(guī)律、在外面小食攤吃飯較多有關(guān)。于是,他開始自己買菜做飯,讓生活有規(guī)律起來,最終順利通過了體檢。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最難過的往往是家庭關(guān)。在等待捐獻的日子里,陶正薄把事情如實告知了父母。豁達開明的父母得知情況后,一致支持兒子的決定,“這是救人一命的好事,只要你自己平安,按照自己的想法辦,我們支持你!碑斒屑t十字會工作人員給陶正薄的父母打去電話,希望他們能來陪伴兒子捐獻時,豪爽直率的爸爸說:“沒啥不放心的,他從小就養(yǎng)成習慣了!痹瓉,陶正薄從小跟著父母四處漂泊,艱難謀生,從五年級開始獨自回到家鄉(xiāng)上學、生活,成了留守兒童,但他堅強樂觀,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品學兼優(yōu),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擔任班長,每學期均獲三好學生,小學曾獲北京市奧賽獎項。在讀大學期間,他因動手能力強,經(jīng)常設(shè)計制作一些貼近生活的小發(fā)明,曾獲校大學生電子設(shè)計大賽一等獎。他熱心公益,帶頭參加學校獻血、除雪救樹和敬老院慰問等公益活動;他節(jié)儉成性,邊讀書邊打工,減輕家里負擔,體驗生活,提升自己。在同學和老師眼里,陶正薄是一個“全能型”的好學生。
捐獻的日子終于到來了。10月26日,陶正薄入住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附屬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10月31日上午完成采集捐獻,成為安徽省第200例、淮南市第22例、淮南師范學院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爱?shù)弥约菏前不帐〉?00例捐獻者的時候,既興奮又緊張,興奮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緊張是因為怕錯失救人一命的機會。”陶正薄告訴記者,整個捐獻過程完成之后,自己感覺很輕松、很開心,自己挽救了一個幼小的生命,更是給一個家庭帶去了希望和幸福。自己就是一個“火種”,希望自己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加入捐獻隊伍,用“生命種子”挽救更多寶貴的生命。(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