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爺是一名普通的離休老黨員,1945年3月加入新四軍,195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zhàn)時期在兵工廠工作,為抗戰(zhàn)前線制作槍炮彈藥。解放戰(zhàn)爭時期作為華東野戰(zhàn)軍一員,參加了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解放上海戰(zhàn)役。雖然沒有親臨戰(zhàn)場與敵人面對面的廝殺,但是他一直勤勤懇懇為前線部隊做好后勤保障工作。1952年,他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遠赴朝鮮參加了抗美援朝,在戰(zhàn)斗中,他歷經火車翻車、汽車遭襲擊、敵機轟炸的危險,終于完成了傷員后轉任務,榮獲三等功。
姥爺曾經告訴我,戰(zhàn)爭年代黨員戰(zhàn)士守著一顆赤子之心,為建立新中國沖鋒陷陣,勇于犧牲,讓人敬佩,F在的我依稀記得那時姥爺臉上自豪的表情,這讓年幼的我朦朧認識到,共產黨員是堅守理想、勇于奉獻的代名詞,能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從小到大,來自家庭的責任教育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要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大學期間,在姥爺的鼓勵下,我每年遞交一次入黨申請書,同時堅持認真學習,全面發(fā)展。我拿過獎學金,榮獲過優(yōu)秀學生干部,但是卻一直未能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帶著些許遺憾和繼續(xù)努力的決心,畢業(yè)后,我回到了家鄉(xiāng)。
參加工作后,我向市外辦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很快支部安排了兩位科室長擔任我的入黨介紹人。我第一次參加了黨支部組織的保持黨的純潔性教育集體學習,還觀看了警示教育影片。同時在單位領導和幾位科室長的幫助下,我很快熟悉并勝任了政秘科的工作,按照黨員的標準嚴謹認真地對待每一項工作。盡管工作很忙,每天都要寫各種材料、處理辦公室日常工作、協助外事科做好翻譯和接待活動,但我始終保持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從不抱怨。
姥爺在得知我已成為入黨積極分子時,便經常教導我在工作中要不怕吃苦,勇于擔當。通過一年多的努力,2014年4月,我終于成為一名正式的中國共產黨員,我第一時間就通知了姥爺。他老人家很激動地說:“咱家又多了一位黨員,千萬不要辜負黨和組織上對你的培養(yǎng)和期望。
在此后的工作中,我定期學習最新的業(yè)務知識和政策要求,盡快熟悉外事科的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繼續(xù)積極參加黨支部安排的活動,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服務意識。
雖然經常加班至深夜,也會在和姥爺聊天時抱怨幾句,但是他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多問問自己當初加入共產黨是為了什么,多想想自己還要做什么。姥爺的話讓我震撼,是啊,老一輩共產黨員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當代年輕的共產黨員,我們當然不能忘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然不能放棄前進和奉獻的步伐。
回想我的入黨故事,是老共產黨員對我的教育,讓我經受住了層層考驗,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是老共產黨員對我的教育,讓我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這份初心一直在傳承,這份使命一直在傳承,這份光榮一直在傳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守初心擔使命,努力做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孫怡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