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wǎng)站和媒體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2、已獲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本網(wǎng)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wǎng)”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wǎng)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zé)任。 |
|
|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又快到了。每當這時,心頭就會悠然掠過那個一生都不會塵封的情節(jié)……
1970年中秋節(jié)前夕,父親領(lǐng)著尚是小學(xué)生的我,去南京的二叔家探親。
啟程返鄉(xiāng)的前一天恰好是中秋節(jié)。晚上,二叔忙完單位里的“大小事情”,興高采烈地拎著一大包中秋月餅回到家中。他對父親和我說了很多話,當時說的什么,我一句也沒記住,眼睛一直盯著桌子上的中秋月餅。
二嬸見狀,忙打開了花花綠綠的包裝盒,20塊圓圓方方、奇形怪狀的月餅散發(fā)著濃香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二叔家的兩個小堂弟像小老虎一樣撲了過去,卻被二嬸攔住了。最后,嬸子給我分8塊,兩個小堂弟每人6塊中秋月餅。
二叔說,這月餅是他的一名戰(zhàn)友從湖南長沙買的,南京當?shù)厥且獞{票才能買到,很珍貴。說實話,在那個物質(zhì)缺乏的年代里,即使是城里的孩子也沒有多少能吃到月餅的,對于像我這樣的農(nóng)家娃來說則更是奢侈的夢了。
嚼著酥脆、香甜的月餅,我突然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母親。務(wù)農(nóng)的母親生了我們姊妹6個孩子,為了全家人的生計,她終年操勞,省吃儉用,吃盡了苦頭。此時此刻,也許母親正在場院中趁著月色在剝玉米,臉上、頭發(fā)上沾滿了玉米絨子;此時此刻,也許母親正在場院子里借著昏暗的燈光,費力地給牲口鍘草,豆大的汗珠滾下額頭;此時此刻,也許母親正在灶臺上給20多頭小豬剁食,后背被汗水汗?jié)窳艘黄,可以肯定地說,母親活了大半輩子也沒吃過月餅,甚至都沒見到過!不行,我一定要讓母親親口嘗一嘗月餅到底是個什么滋味!想到這兒,我把屬于我的那份月餅偷偷地藏起5塊。第二天臨走前,我用報紙里三層外三層地把那5塊月餅包好,生怕在路上丟失或擠碎了。在返回的火車上,我還特意把那5塊月餅放在旅行包的中間部位。
火車開得很慢,前前后后顛簸了近5個小時,到了蚌埠后,又乘坐了6個多小時的輪船才算到家。到家后我興奮得近乎瘋癲,拉住哥哥、姐姐、弟弟,不管他們愛聽不愛聽就講一通外面的見聞,喋喋不休地講南京長江大橋多高多大,中山陵很美等“世面”,才猛然想起帶給母親的那5塊月餅,待我急三火四打開旅行包,拆開包著月餅的報紙時,驀然發(fā)現(xiàn);由于氣溫偏高,那5塊月餅竟然長出了點點霉斑,令人討厭的綠色霉點!--這可惡的天氣。
我把生霉的月餅遞給母親,心里說不清是委屈還是失望,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母親接過月餅,看看我,沒有說出一句話,但我分明看到她的眼角有淚花在閃爍。
48年過去了,已為人母的哥哥、姐姐、弟弟每每憶及此事時,都這樣感慨:孝心亙古無凋跡,一泓秋水不染塵。
是啊,當年我千里捎餅奉母親的做法是有些考慮不周;但這件事情并沒有錯!我至今仍不認為母親當年沒有吃上我從千里之外帶回的中秋月餅有多么遺憾,相反,我的母親都覺得十二分的滿足!——她的女兒從千里之外的南京特意捎回來的并不是那5塊生霉的中秋月餅,而是一顆滾燙鮮活的、永不染塵的孝心!
向正美
(責(zé)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