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之前,我在老家的架河公社蘇涂大隊的向陽生產(chǎn)隊(原名老郢生產(chǎn)隊)務農(nóng),也是廣大農(nóng)民盼望打破“一大二公”“大呼隆”盡快走出貧困解決溫飽的關鍵年。而今改革開放時過四十年,老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的窮公社、窮大隊、窮生產(chǎn)隊已是舊貌換新顏。在那大公社、大大隊、大集體的年代里,花鼓燈老藝人這樣唱過:“看架河有點荒涼,來架河心悶惆悵。常年都吃回銷糧,這種‘好景’不會長”。也有形容大集體生產(chǎn)隊、農(nóng)活隊長一人操心的段子:“安排生產(chǎn)靠隊長,下地干活等隊長,遇到困難找隊長,牲畜下田喊隊長,收不到糧食怨隊長”。社員出工不出力,往往“頭遍哨子才吃飯,二遍哨子伸頭看,三遍哨子才出門,到田已是十點半”,哪有效率。
1978年三中全會如春雷炸響華夏大地,更炸響我的老家向陽隊。不到一年的功夫,全面包產(chǎn)到了戶,實行“大包干”時他們這樣唱:“三中全會指出路,一腳踢開窮過渡,大包干來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糧食產(chǎn)量成倍翻,交足國家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在農(nóng)民吃飽飯,一舉解決溫飽問題時,他們這樣唱:“莊稼人莊稼漢,秫秫粑粑紅芋飯。菜糊糊豆雜面,入冬只吃兩頓飯,改革開放猛一變,白面饅頭大米飯。豆腐粉絲家常菜,雞肉魚蛋葷不斷”。
歷史對照新時代時,他們這樣唱:“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代一代往下傳,三皇五帝夏商周,唐宋元明無變遷。共產(chǎn)黨領導把身翻,鋤頭變成方向盤,犁耙種收機械化,使用化肥更方便,品種全部優(yōu)良化,一年收成頂幾年,鄉(xiāng)巴佬洗凈泥腿子,徹底擺脫土老冤!
農(nóng)村幢幢高樓平地起時,他們這樣唱:“扒草房蓋瓦房,拆去瓦房蓋平房,平房上面豎樓房,四十年三變樣,四室兩廳大陽臺,中西結(jié)合真漂亮,改革開放就是好,好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強”“新中國新農(nóng)村,歌聲笑聲歡呼聲,如今種地不交稅,另外還有補助費,天大的好事哪里來,共產(chǎn)黨開創(chuàng)的新精神,開放成果同享受,平等合理意義深,以人為本是根基。事事處處都為民”。
在新時期的今天,他們這樣唱:“十九大來領航,建設社會主義新思想。又實行改革大開放,實事求是闖新路,順形勢抓機遇,四十年來大變樣,習主席視察到安徽,又指明了新方向,允許土地搞流轉(zhuǎn),說到百姓心坎上,全國上下齊努力,大協(xié)作再創(chuàng)新輝煌!薄靶職庀笮聲r期,到處玩起花鼓燈,鳳穎淮蚌各市縣,彩燈照的天地明,沿淮變成大樂園,城鄉(xiāng)一片歡笑聲,感動了仙,感動了神。離開天宮下凡塵,玉皇大帝搶扇子,王母娘娘盤板凳,嫦娥扭起蘭花舞,七仙女排隊去游春。齊天大圣玩不上,急的老打筋頭云,神州大地光景美,天上人間分不清!
花鼓燈的歌聲唱出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美好變化,這優(yōu)美的韻律伴著國強民富的中國夢傳遍四方……(蘇登芬)
( 本網(wǎng)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