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粉筆,以及粉筆在黑板上寫字時摩擦出“吱呀吱呀”的聲音,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代發(fā)展、科技進步,金屬黑板、電子白板、液晶觸摸式一體機等智能式“黑板”融入了學校,見證著教育的一代代變遷。
劉夢玥,鳳臺縣新集鎮(zhèn)前進小學語文教師。她的媽媽江順紅也是一名教師,因此,1986年出生的劉夢玥從小就跟著媽媽在學校里長大。30多年來,母女倆親歷了淮南教育變革,別的不說,單是黑板就在不斷更新?lián)Q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黑板就是刷了黑漆的木板,往往還是拼湊。這種黑板粗糙費粉筆而且易裂縫,不好板書。使用過后,黑板擦一擦,粉塵四處飛揚。”江順紅向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回憶起自己上學和剛上班時候的黑板,她笑著說:“上完一節(jié)課,老師的衣服上布滿了一層白色粉末,坐在前排的學生也受到困擾,書上常常落著一層粉筆屑。每當下課擦黑板,學生們都要趕緊跑出教室,太嗆人了!”總之,傳統(tǒng)的黑板給師生帶來了許多的不便,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學校里有了“小黑板”,它不再是單調的黑色,而是帶有一點點的墨綠,表面也非常的光滑,用黑板擦輕輕一擦,粉筆字就被擦得干干凈凈。江順紅說,這種小黑板數(shù)量不多,哪個老師用就帶到哪個教室,但已經(jīng)比傳統(tǒng)黑板好很多了。
1998年,劉夢玥上了初中。此時,傳統(tǒng)的黑板消失不見了,教室的黑板都是墨綠色的金屬板。讓劉夢玥覺得神奇的是,這塊黑板分為上下兩塊,下面一半寫滿之后就把上面一半拉下來,剛寫滿的下面的一半就自動升上去,這樣老師板書時既不用把胳膊抬得老高,也不用著急把前面寫的內容擦掉寫接下來的內容。劉夢玥說:“我下課以后經(jīng)常去講臺上拉黑板,總想搞清楚這塊黑板是如何能上下自如的。”
2004年,劉夢玥上了大學,大學里的黑板雖然還是上下兩半的模式,但黑板的種類多了起來,還有可以用黑色記號筆板書的電子白板,可以反復擦寫。
如今,劉夢玥已經(jīng)是一名有著10年教齡的語文老師,她所在的學校雖然是一所小學,但黑板和其他學校一樣,很先進。劉夢玥介紹說,黑板已經(jīng)不是上下兩半了,而是平均分為四塊。最左邊和最右邊的兩塊是固定不動的,若把中間的兩塊往兩邊一推,黑板里的“秘密武器”就露出來了:那是一塊融合了教育教學資源的“大電視”,叫做“班班通”,里面有各種圖片視頻等資料輔助教學,還可以上網(wǎng),就像一臺觸屏電腦!氨热缥医獭端墒蟆愤@篇課文時,打開班班通,找到這篇課文,可以播放《小松鼠》的兒歌。聽完兒歌之后,同學們可以暢談自己對松鼠的印象和了解,然后我再打開電腦上松鼠的圖片:有遠景的,有局部特寫的,有可愛呆萌的,大大提起了學生們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眲臬h感慨地說:“這是我上學的時候根本想象不到的。我真是感嘆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達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采訪中,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感受到,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塊黑板能反映出淮南教育的發(fā)展。小小的黑板,兩代人從木制板到金屬板再到多媒體黑板,它記錄了時代發(fā)展的軌跡,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圖:劉夢玥用多媒體黑板上課(記者 廖凌云)
(本網(wǎng)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