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久久久中文视频字幕_视频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_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_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
|
|
|
|
|
|
|
|
|
 
首頁 > 文體新聞 > 鑼鼓咚鏘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建好數(shù)字生態(tài)賦能中小企業(yè)
 營造呵護民企干事創(chuàng)業(yè)好環(huán)境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tài)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yè)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tài)
 重視城市發(fā)展新舊動能轉換
鑼鼓咚鏘
【字體: 】 發(fā)布時間:2018/5/21 9:19:38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wǎng)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本網(wǎng)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wǎng)”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wǎng)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蒼;此,神秀淮山,風煙楚都,蓽露楚風。錦繡河山的自然造化,萬古千秋的歷史積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蘊育出古老幽深而又充滿動感的奇特文化景觀,誕生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民間藝術瑰寶。

壽州鑼鼓,是眾多民間藝術奇葩中的傲雪紅梅,以其獨樹一幟、卓而不群的藝術語言和表現(xiàn)形式,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濱、安豐塘畔,演繹著悲喜相交、憂樂相伴、苦甜相依的風雨人生和時代大戲。

壽州鑼鼓源遠流長,積厚流光。鑼鼓,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四千多年前的“鼉(tuó,音馱)鼓”,公元前16世紀甲骨文中大同小異的35種“鼓”字,以及漢代的銅鑼,魏晉時期的銅鈸,都足以佐證其悠久的歷史。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鼓鐘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的記載。

壽州鑼鼓,是從楚音樂中發(fā)展演變而來的藝術形式。壽縣,戰(zhàn)國時為楚地,《史記·楚世家》記載:“(考烈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痹趬鄞簽槎际四昶陂g,楚國的音樂藝術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動人景象,《楚辭·招魂》中描述:“肴饈未通,女樂羅些。陳鐘按鼓,造新歌些!痹诔䥽姸嗟臉菲髦校尮恼加兄匾匚,僅鼓就有懸鼓、手鼓、木鹿鼓3大類,廣泛用于軍事對壘、宮廷宴飲、外交禮儀、祭祀諸神等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自古就是音樂之鄉(xiāng)的楚國,先民們能歌善吟、崇尚藝術的楚地風尚代代相襲,千百年來一直伴隨和影響著楚國后裔的生活。壽州鑼鼓,是中國上古文明之花楚文化積淀的歷史產物,也是楚國音樂藝術的一大文化遺存。

壽州鑼鼓出神入化,技藝超群。壽州鑼鼓,帶著楚文化的顯著特征和留風遺韻一路走來,經過千百年來的承風希旨、化鐵為金,這朵生長在古壽州大地上的藝術奇葩枯木逢春,重現(xiàn)生機,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演特色。

壽州鑼鼓演奏的樂器有鋼鑼、大篩鑼、大小鈸、中鼓等,主奏樂器為鑼和鼓。演奏樂譜綜合了江淮地區(qū)傳統(tǒng)的“十八番”、“花鼓歌”、“鳳凰三點頭”、“兔子扒窩”、“長流水”、“大小絞絲”、“雙絞絲”、“小五番”等鑼鼓樂譜的精華。所使用的主鑼體積小、但厚重,音頻與其他銅器有明顯區(qū)別,打擊時如同敲擊空缸發(fā)出獨特的聲音,因而稱之為“鋼鑼”!颁撹尅毖葑鄷r,聲音洪亮、清脆,穿透力強,聲播數(shù)里,具有情如烈焰、激昂悠揚、扣人心弦、令人沉醉的楚樂特質,在沿淮地區(qū)一枝獨秀。

壽州鑼鼓演奏時的指揮形式也別具一格。北方鑼鼓多以旗手為指揮,壽州鑼鼓則以鋼鑼、沙鑼為首輪流指揮,再輔以鼓手、鑼手交替指揮,配合默契,水乳交融,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壽州鑼鼓既有我國南方鑼鼓節(jié)奏舒緩、音色柔和的特點,又有北方鑼鼓熱烈活潑、粗獷豪放的特性。簡單的節(jié)奏與豐富的曲牌,形成深邃的簡約,演繹和傳遞著百卉千葩、包羅萬象的藝術內涵,被譽為“會說話的鑼鼓”。

壽州鑼鼓兼容并包,掇菁擷華。壽州鑼鼓的崛起,與中國鑼鼓的興盛有著最直接的關系。鑼鼓造價低廉、節(jié)奏激越,給了民間舞蹈藝人以生存的憑借和藝術實踐的依托。鑼鼓的聲響宏大,便于掌握,給了平民百姓和民間藝人以抒發(fā)情感的機緣。壽州鑼鼓的表現(xiàn)手段和藝術特色,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風貌和精神面貌,是藝術美和生活美的完美結合。

壽縣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有著數(shù)千年的歷史傳承,并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鑼鼓文化和民間藝術。鑼鼓表現(xiàn)力極強,被稱之為“群音之長”、“八音之領袖”。近年來,壽縣在鳥語花香、清風徐來的文化生態(tài)中,積極探索壽州鑼鼓與正陽關肘閣抬閣、龍燈、民俗表演等其他民間藝術的組合、兼容和共享的藝術結合之路。

壽州鑼鼓薪火相傳,騰蛟起鳳。鑼鼓,是壽縣歷史上延展最為廣闊的樂器,有“無鼓不成樂”、“民間無樂不鑼鼓”之說,具有深厚的基礎性和廣泛的群眾性。壽州鑼鼓,是俗文化和雅文化完美結合的產物,也是藝術領域與非藝術領域交相互動的成果,具有獨特的文化個性和無窮的藝術魅力,成為古城壽縣璀璨奪目、光芒四射的一大文化品牌。壽州鑼鼓這朵民間藝術奇葩,深深扎根于民間音樂沃土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社會精神效應。

壽州鑼鼓的傳承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近年來,壽縣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方針,積極構建民間文化藝術保護體系,通過設立項目名錄、保護項目傳承人、加快人才培養(yǎng)、加大資金投入等方式,全力開展創(chuàng)作、提升、展示、培訓、交流等活動,推進壽州鑼鼓進校園、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使壽州鑼鼓這一代表性的民間文化藝術得到有效保護。目前,壽州鑼鼓已形成羅西林、宋廷獻等三大鼓樂譜系,現(xiàn)有省級傳承人2名,市縣級傳承人30多人,鑼鼓隊70多支,成員2000多人,成為活躍城鄉(xiāng)群眾文化生活的一支“文藝輕騎兵!

2006年,壽州鑼鼓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展示的舞臺更為廣闊,“走出去”的步伐更快。近年來,壽州鑼鼓南下北上,東奔西走,先后參加央視“心連心藝術團”、歡樂中國行、中國農民歌會等20多場國字號大型演出,分別在“遠中杯”全國鼓王邀請賽、第八屆中國民間藝術節(jié)等全國性大賽中,斬獲“最佳鼓王獎”、“山花獎”等各類獎項10多個。2017年10月,壽州鑼鼓作為安徽省唯一代表隊,參加在陜西省洛川縣舉辦的“我們的節(jié)日·喜迎十九大·全國優(yōu)秀民間歡慶鑼鼓展演”活動。壽州鑼已走出安徽,走向全國。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眽壑蓁尮囊詮妱艅偭业墓狞c,酣暢淋漓的鼓姿,如萬馬奔騰,呼嘯而來,似春雷滾滾,震耳欲聾。痛苦和歡樂,現(xiàn)實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曼妙的動作和激越的鼓點中,旋轉、凝聚、升華,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激情澎湃地回蕩在壽州深邃曠遠的古老大地上。

壽州鑼鼓這朵民間藝術奇葩,幾千年來一直伴隨著壽縣的文明史而隆隆作響。如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藝術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形勢,預示著明天更加燦爛輝煌,壽州鑼鼓一定會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敲得更響。

(楚仁君)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wǎng)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wǎng)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lián)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wǎng)"。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兄x您對淮南網(wǎng)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