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人士表示,很有可能是參加“微信掃一掃”及網絡小游戲等造成
“某某某,發(fā)的資料你怎么沒看?你認真看,保管好”,收到這樣的短信,“某某某”是你的真實姓名,并附帶一個網址鏈接,你會點開嗎?3月1日,市民趙女士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述說了她就遇到的這么一件事。
趙女士說,她在某事業(yè)單位上班,日常使用手機上網接傳文件的情況比較多,2月29日晚間收到的這條短信顯示她的名字準確無誤,一度讓趙女士有點開鏈接的沖動,不過,在點開之前,趙女士還是猶豫的。趙女士說:“平時我有看新聞的愛好,知道這種鏈接多是釣魚網站,所以沒敢點開,但是對方將我的名字準確寫出,還是讓我感到非常吃驚!3月1日,記者依據趙女士提供的發(fā)送方手機號碼,撥打回去,結果客服說:“你撥叫的用戶已關機,請稍后再撥!敝螅浾哂侄啻螕艽蛄诉@個電話號碼,對方均處于關機狀態(tài),且號碼歸屬地無法顯示,信用十分可疑。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上網查詢發(fā)現(xiàn),網友們因為點開一些網址鏈接而被騙的情況十分常見。但令趙女士感到疑惑的是,自己的手機號碼、姓名包括職業(yè)性質是怎么被對方獲知的?就此,記者咨詢了我市一些有軟件編寫經驗的人士,他們告訴記者:當下市民通過網絡泄露信息的情況比較多,比如參加一些“微信掃一掃”及網絡小游戲等。尤其是網絡小游戲信息泄露的最為隱蔽,像參加一些輸入名字或手機號碼“測前世”“測財運”“測婚姻”等小游戲,都有可能泄露個人信息。趙女士說:她以自己的經歷警示廣大網友,收到這樣的網址鏈接,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點開。
圖:市民趙女士收到的疑似詐騙網址鏈接
(記者 蘇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