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電腦前不斷刷新頁面,一旦頁面出現(xiàn)“可以購買”的字樣,便以最快的速度填寫購買選項……沒錯,這就是價格十分誘人的“秒殺”,F(xiàn)在“秒殺”已然成了一種備受追捧的網上競拍方式。然而,您在享受“秒殺”的實惠與刺激時,一定要謹防“秒殺”背后的購物陷阱。近日,家住潘集區(qū)袁莊的蔣先生向本報熱線反映了他被騙的經歷。
今年6月初,蔣先生在一家購物網站上以599元的低價“秒殺”到了一部價值4999元的蘋果手機。等了一個星期后,蔣先生收到了一部手機。由于剛收到手機的時候,蔣先生并沒有發(fā)現(xiàn)手機并非正品,所以爽快地付款了。但是過了幾天,他在玩手機里自帶的下載專區(qū)時,進入了一個私人網站,網站不斷提示他訂閱某下載套餐。蔣先生這才發(fā)現(xiàn)手機是冒牌貨,他非常生氣:“這是典型的貨不對路,我找了一個懂行的朋友鑒定了一下,確定是山寨手機。不過,后來我一看這款山寨手機的市場價也就值600多元,想想就不準備追究了。誰想到用了兩天,手機的聽筒壞了,聽不到聲音!睕]有發(fā)票、手機也不是牌子,想要在淮南本地維修,蔣先生只有自掏腰包。于是6月15日,蔣先生上網聯(lián)系店主,幾番協(xié)商,店主只同意免費幫蔣先生維修,但是來回郵費需要蔣先生自己負擔。本想輕松網購,卻換來一系列的麻煩,無奈之下他求助本報熱線。
接到蔣先生的投訴后,記者在業(yè)內人士的指導下,隨即與這家購物網站的客服取得了聯(lián)系,說明了情況后,經過協(xié)商,這家店主同意退款300元給蔣先生作為修理費。消協(xié)的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不要輕信“秒殺”,上網購貴重物品,一定要記得要有效發(fā)票,以便維權和維修。
(記者 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