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曾是淮南體育的傳統(tǒng)強項,然而,省青少年手球錦標賽在淮舉行時,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淮南本土觀眾寥寥普通市民對手球運動也知之甚少

引起記者關注“體育彩票杯”2009年安徽省青少年手球錦標賽的起因,是網(wǎng)友“超騰”在網(wǎng)上的呼吁:“淮南本來文體活動就很少,但有了活動更要支持!請大家給2009省青少年手球錦標賽加油助威!比賽日:7.24-7.28,上午下午均有比賽,但觀眾席太空,沒有人氣,運動員難以超水平發(fā)揮!安徽乃至淮南手球隊的水平在全國總體是比較高的,請為他們加油!地點體育中心東館,免費噢!”留言時間是7月25日下午兩點半左右。
作為淮南的優(yōu)勢體育項目,在淮南舉辦的省級比賽,難道會缺少觀眾?7月27日上午,記者走進淮南市體育文化中心去尋找答案。
賽場的助威,缺少淮南普通市民的聲音
當時正在場館里舉行的是蚌埠市和滁州市青少年男隊的比賽,朝氣蓬勃的隊員、緊張的比賽節(jié)奏幾乎引爆了賽場的氣氛。由于這兩支隊伍的水平較高,引得的歡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賽場氣氛也相對熱烈。場館僅在西側有觀眾座椅,現(xiàn)場粗略估計,大約應該有五、六百個座位,觀眾大約占據(jù)了半席,應該有兩百多人在現(xiàn)場觀看比賽。這種場面讓記者一度認為,網(wǎng)友“超騰”關于比賽“觀眾席太空、沒有人氣”的判斷有些言過其實。
但很快,記者發(fā)現(xiàn),在這些觀眾中罕見淮南市民的身影。觀眾席中的分片區(qū)域的統(tǒng)一隊服可以看出,觀眾的絕大部分,都是來參賽的各市隊員。
“我們有比賽的時候就去比賽,沒有比賽的時候,就在場邊看,一為比賽加油,二為觀摩學習其他高水平隊的比賽”,來自淮北市開渠中學的一名隊員告訴記者,淮北代表隊僅僅只有男隊來參加比賽,其他代表隊一般都有男隊和女隊,“好多地方的代表隊都是男隊給女隊加油,女隊給男隊加油”,淮北隊的小伙子說,“現(xiàn)場沒有一支拉拉隊”。
一些隊員和教練都認為,熱鬧的賽場氣氛對于比賽很有幫助。“氣氛越熱烈越能讓選手興奮,調(diào)動他們的情緒”,阜陽代表隊的高教練告訴記者,“特別體現(xiàn)在打主場的比賽上,比賽就像一場表演,沒有觀眾,那比賽還有什么意思呢!
場館內(nèi),年輕的隊員、犀利的進攻、積極的防守、陣陣吶喊和助威……;場館外,廣場上人跡稀少,馬路上依舊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東來西往的車流和行色匆匆的路人。一墻之隔,讓人感覺到這完全是動、靜迥異的兩個世界。這兩個世界究竟哪一個離淮南人的生活更近?
為數(shù)不多的淮南小球迷如癡如醉
盡管在看臺上淮南觀眾為數(shù)甚少,但記者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殊的觀眾群:清一色的孩子。他們大約十三、四歲,三三兩兩的散落在觀眾席上或欣賞比賽、或評頭論足,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剛剛接觸手球。
“我們是來給師兄們加油的”,兩名十三、四歲的孩子告訴記者,他們是三中手球隊的隊員,剛剛接觸手球僅有半年,沒有資格參加比賽,聽教練說最近體育文化中心有比賽,他們就過來看看、觀摩學習,同時也為師兄們加油。
一名叫符波的中學生告訴記者,他是通過學校知道這個比賽的,他們學校有人來參加比賽,所以特意來為他們加油。此外,符波自己對手球比較感興趣,也是學校手球隊的一名成員,所以這幾天的比賽他都沒有錯過!翱上Ь褪乾F(xiàn)場觀眾少了一點,要是有更多的人能來看現(xiàn)場氣氛會更好”,符波說。
記者在現(xiàn)場走訪后發(fā)現(xiàn),類似符波這樣的剛剛接觸手球的中學生構成了淮南本土觀眾的主力,他們大多是從教練、學校、師兄那里得知比賽消息,然后邀請小伙伴一起自發(fā)來現(xiàn)場看球,沒有強迫、沒有勸說,完全是出于對手球的熱愛。只可惜,這些孩子僅僅只有二、三十人,只占現(xiàn)場觀眾的很少的一部分比例。
通過調(diào)查記者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場觀戰(zhàn)助威的觀眾中,各市代表隊隊員、教練占到了絕大部分,還有一部分來自體育部門專業(yè)人士,最后剩下的就是正在練習手球的淮南孩子,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和手球運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為數(shù)眾多的淮南普通市民,記者沒有發(fā)現(xiàn)一人來觀看手球比賽。
普通市民對手球運動知之甚少
如果你在淮南街頭隨便拉住一位市民詢問:你對手球了解多少?
你對淮南的手球運動了解多少?能答上只言片語的人只能占到少數(shù),而絕大多數(shù)人的回答都是“不了解”。記者的調(diào)查也證明了這個結論。
“我只是在電視上看過手球比賽,而且就是掃一眼就換頻道了,我看不懂手球”,市民張小姐坦言,她對淮南的手球也不了解。
“我在電視上看過手球,但從沒有到現(xiàn)場看過比賽,”市民楊先生說。當記者問及對淮南手球運動了解多少時,楊先生坦言,他只聽說淮南手球運動“很!,但具體牛到什么程度卻并不知曉。
在記者走訪的十幾位市民當中,人到中年的段先生算是對手球比賽比較了解的了。“我對手球比賽了解一些,但不多,在電視看過比賽轉播,清楚比賽規(guī)則”,段先生說,“據(jù)我所知,淮南的手球挺有名的,以前在全國都拿過大獎!
相關鏈接
部分淮南籍手球名人
陳珍:被譽為“拼命三郎”的淮南籍女子手球運動員陳珍,曾經(jīng)在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取得銅牌。她是淮南市運動員走上奧運賽場的第一人。退役后,陳珍先在北體完成了4年的學業(yè)。然后到總局奧體中心分管女手國家隊的訓練,1996年轉行抓國家隊鐵人三項的訓練。
鄭義:1973年開始從事手球運動。作為淮南市手球運動的高級教練員,他1982年開始手球教學,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率隊取得過省級團體冠軍16次、全國青少年團體冠軍3次,先后為國家隊、省隊、省運動學校、體育院校輸送運動員100余名。
王曉龍:出生于1989年8月17日,淮南市田家庵區(qū)人,雖然小小年紀卻已經(jīng)是國內(nèi)著名的手球運動員。他的身體素質(zhì)突出,身高187厘米,體重85公斤,在場上主要擔任左右邊鋒。2003年,年僅15歲的曉龍就入選了國家手球隊,2006年參加亞洲青年手球錦標賽手球,獲得第4名,2007年代表安徽省隊參加全國青年手球錦標賽,獲得冠軍,曾被評為2008奧運之星,現(xiàn)在作為中國國家男子手球隊的主力隊員,曾入選奧運會參賽名單,在北京奧運會中奮勇拼搏,為國爭光。
圖為:代表隊運動員占據(jù)了觀眾席的大部分,而淮南市民觀眾為數(shù)甚少。
(實習生 段 煜 黃 珊 記者 顧成家 馬南南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