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廖凌云 通訊員 連星星)“本以為錢要打了水漂,沒想到起訴到法院后,這么快就要了回來,感謝你們!”近日,原告王某高高興興地來到田家庵區(qū)人民法院泉山法庭辦理案件撤訴手續(xù),并對承辦人員的努力付出連連道謝。
原來,王某從事外賣騎手工作,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很是不容易。2023年,王某通過騎手微信群與被告孫某相識,后孫某來到王某所在地想一起跑外賣。由于沒錢租車,孫某便向王某提出借款500元并承諾下個月開工資還。王某出于騎手間的相互同情,便熱心地幫孫某繳納了車輛租金。誰知,孫某上了幾天班后便無故離職,期間王某多次打電話找他,孫某均找各種理由屢屢推脫,后續(xù)更是將王某的電話號碼和微信一并拉黑。王某只好訴至法院。
群眾利益無小事,承辦法官接到案件后仔細進行案情梳理,固定事實和證據(jù)。法官發(fā)現(xiàn)雖然案件的標的額不大,但卻是王某一趟趟跑外賣攢的辛苦錢。況且,孫某是“00后”,小處貪了便宜,久而久之大處肯定吃虧。面對孫某的拒不到庭應訴,案件面臨公告而審理周期過長且執(zhí)行不易的困境。承辦法官借其他案件出差送達的機會順道前往孫某住所地,耐心釋明使其知曉利害關(guān)系,告誡其家人不應抱有僥幸心理,要幫助孩子及時糾錯。最終,孫某及時履行了全部案件款并主動承擔訴訟費用,糾紛到此得以圓滿化解。
春風化雨,法潤人間,田家庵區(qū)人民法院干警充分發(fā)揚能動司法理念,積極探尋訴源執(zhí)源雙治理舉措,通過不畏艱難、不避艱辛的日常奔波和案牘勞形,一次次的維護公平正義,努力構(gòu)筑社會誠信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