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是陳姐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
陳姐是我們單位卸煤隊的一名普通職工,廠里的人幾乎都認識她,不光因為她是黨員、是勞模,更因為她是省“愛心慈善大使”,市“道德模范”,市紅十字會和慈善協(xié)會志愿者。自參加工作起,她就不間斷地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幫助別人,奉獻愛心。
我第一次跟陳姐去參加公益活動,是剛上班那年冬天。一天,一位個頭不高、身材結(jié)實、皮膚黑里透紅的女師傅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走進我們班組,問我們可愿意參加一項愛心活動?話音未落大家就不約而同地說:“愿意!有你帶頭我們當(dāng)然參加!”女師傅語調(diào)很快地說:“天越來越冷,市紅十字協(xié)會準(zhǔn)備為孤殘兒童送溫暖,你們家里有不用的棉衣、棉被就捐出來。”“有!有!我回去洗好用干凈袋子包好帶來。”我悄聲問同事她是誰?同事說她就是陳霞,卸煤女工,雖然收入不高,卻樂善好施,是個熱心人。我用尊敬的目光打量著她,她深藍的工作服映襯得胸前一枚黨徽格外鮮紅。
為孤殘兒童送愛心那天,寒風(fēng)呼嘯、滴水成冰,到地方后,陳姐從大巴上搬下慰問品,肩扛手拎到孤殘兒童中心的大院里,然后,帶著其他人一起,為孩子們洗手、洗臉、梳頭、試衣服和鞋。她做得那樣熟練、自然卻又滿懷愛心,就像母親照料自己的孩子,無微不至。三九嚴寒,她的額頭上綴滿汗珠。
有個八九歲模樣的小女孩,大冷天,光腳趿拉著一雙又大又破的拖鞋,一雙小腳凍得發(fā)紫,生滿凍瘡。陳姐打來一盆熱水,用肥皂細細地給她洗腳,擦干,涂上藥膏。有人告訴她,這個小女孩是上個月來的,自來后就一直不開口,一句話也不說。陳姐眼睛濕潤了,從捐贈品中找出一雙厚實的棉襪,套到小女孩腳上,輕聲問:“舒服嗎?”她不吭聲。陳姐找了一雙棉鞋套到她腳上,輕聲問:“合腳嗎?”她還是不吭聲。陳姐又找了一雙棉鞋幫她試穿,試一雙問一次:“合腳嗎?”一連試了三十雙鞋。孤兒院的工作人員勸她差不多就行了,這孩子不會說話的。陳姐搖搖頭,繼續(xù)試,一直試到第四十二雙鞋,小女孩輕輕地說了句:“謝謝你,媽媽!币粫r間大家全都驚呆了。陳姐怔了怔,一把將她摟進懷里,眼淚流了下來。
陳姐常跟我們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收入雖不高,但節(jié)省一點,日子還能過得去,可有人卻不行。人家遇到過不去的坎,我們伸手幫一把,心里安寧!”
2008年,一月份,淮南地區(qū)遭遇建國后五十年不遇的特大雪災(zāi),陳姐每次下了夜班就趕到紅十字協(xié)會做義工;五月份,汶川地震,陳姐先后多次捐款捐物,交“特殊黨費”,還到醫(yī)院義務(wù)獻血兩次。她不但自己奉獻愛心,還動員家人、親朋、同事奉獻愛心,并利用工余時間積極協(xié)助市紅十字協(xié)會和慈善協(xié)會做募捐。
自參加工作起,陳姐就不間斷地資助貧困兒童。去年,一名從小學(xué)四年級就開始接受陳姐資助的女大學(xué)生,專門到廠里感謝“恩人”。報社記者想采訪陳姐,被她婉言謝絕。
這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層共產(chǎn)黨員,千千萬萬個黨員中的一個。
(趙聞迪)